太湖石是什么石头?

118 2024-08-15 05:52

一、太湖石是什么石头?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一种石灰岩,有水、旱两种,最早眼宛转险怪势,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其色泽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故特别适宜布置公园,草坪,校园,庭院旅游景色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二、越南太湖石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分有水石和干石两种。水石是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历久侵蚀而缓慢形成的。干石则是地质时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故特别适宜布置公园,草坪,校园,庭院旅游景色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太湖石”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英石、太湖石、灵璧石、黄蜡石),因盛产出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是一种玲珑剔透的观赏石头。还有一种广义上的太湖石,即把各地产的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态的碳酸盐岩统称为“太湖石”。

三、太湖石的特点

太湖石为我国古代著名四大玩石之一,因产于太湖而得名,它是指产于环绕太湖的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的石灰岩,其中以鼋山和禹期山最为著名。

我国古代就开发利用太湖石,白居易曾写有《太湖石记》专门描述太湖石,《云林石谱》中也专门有记载,而发生在北宋末期的“花石纲”指的就是太湖石,从而引起了农民起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著名太湖石有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等园林名石。

太湖石属于石灰岩,多为灰色,少见白色、黑色。石灰岩长期经受波浪的冲击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步形成大自然精雕细琢、曲折圆润的太湖石。

太湖石为典型的传统供石,以造型取胜,“瘦、皱、漏、透”是其主要审美特征,多玲珑剔透、重峦叠嶂之姿,宜作园林石等。

现在还有一种广义上的太湖石,即把各地产的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态、玲珑剔透的碳酸盐岩统称为广义太湖石。

园林石是中华赏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自古以来,石头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石头里面有文章,有故事,有历史.自盘古开天以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到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都是与石头有关的动人故事.有史料记载的赏石文化始于商,而太湖石是早在1千多年前的唐朝闻名于世的,

太湖石分为水石和干石两种,唐吴融的《太湖石歌》 中生动描述了水石的成因和采取方法:“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得识。”干石则是4亿年前形成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

太湖石是皇家园林的布景石材,是园林石的一种.是大自然巧夺天工,自然形成玲珑剔透,奇形怪状的观赏石。太湖石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或形奇、或色艳、或纹美、或质佳、或玲珑剔透、灵秀飘逸;或浑穆古朴、凝重深沉,超凡脱俗,令人赏心悦目,神思悠悠。它永不重复,一石一座巧构思,自然天成,是叠置假山,建造园林,美化生态,点缀环境的最佳选择,是一劳永逸的绿色工程。

千百年来,赏石、藏石仅是封建帝王将相、士大夫文人等有闲阶级的独霸娱乐。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提高,广大劳动人民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赏石、藏石已经成为群众性的日常文化活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个可喜的社会变化。

四、太湖石的5大特点

太湖石的5大特点:

1、太湖石心造型取胜,石体玲珑剔透、千姿百态。

2、尺寸高大,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常用布景的主要石材。

3、质地坚脆粗糙因久经湖水侵蚀,形成形状各异的孔洞。

4、依据形成条件,太湖石可分为水太湖和旱太湖两种。

5、根据产地,太湖石可分为南太湖和北太湖两种。

扩展资料:

太湖石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分有水石和干石两种。水石是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历久侵蚀而缓慢形成的。干石则是地质时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故特别适宜布置公园,草坪,校园,庭院旅游景色等。

太湖石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太湖石”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英石、太湖石、灵璧石、黄蜡石),因盛产出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是一种玲珑剔透的观赏石头。还有一种广义上的太湖石,即把各地产的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态的碳酸盐岩统称为“太湖石”。

五、太湖石是什么?

太湖石久享“千古名石”之盛名,它在中国四大传统名石中最能体现“瘦、皱、漏、透”这一古典赏石标准,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然而,近些年由于人们审美理念和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加上市场经济翻云覆雨,这种历来被奉为至宝的珍贵石种受到“蹂躏”和冷遇,令人喟叹。

太湖石产于江浙交界的太湖地区,亦称洞庭石。太湖石有水旱两种,“旱太湖”产于湖周围山地,枯而不润,棱角粗犷,难有婉转之美。笔者收藏的这方《姑苏丽人》红太湖石属于典型的“旱太湖”,自然质朴,无矫揉造作之嫌,石体肌理、结构、外形具有其自身独特的自然美,长期摩挲,包浆历历,温润古雅。“水太湖”产于湖中,十分稀贵,目前一般看不到它的踪影。因石体久经湖水的侵蚀,形成形状各异的孔洞,俗称“弹子窝”,扭转回环,妙趣横生。笔者收藏的“心路历程”黄太湖石就是一方“水太湖”,孔洞缠连,通灵剔透,委婉俏丽,含蓄内敛,流露出透风漏目的美姿,其文静优雅的造型令人遐思。

古人赏石与今人赏石无论在审美心理还是审美情感上都存在差异,古人重形不重色,今人重色又重形。太湖石那玲珑婀娜的姿态所透出的美的意蕴和境界,与古代文人雅士的踌躇满志、仕途失意、忧思郁闷的天命精神相关。如果我们从它造型美中挖掘深层次内涵,它的自然形式不仅给人色彩与形态的感性认识,而且暗含了国人对生活理想和艺术追求的平和、稳定、娴静、自律的心境,它的文化意蕴始终保持着东方艺术“以意为象”的本色。当代人在适应了各种光怪陆离的视觉刺激之后,那种由情感意欲所萌生出的生命理想已逐渐与诗情传统拉开了距离。近10年来,随着各地新石种的不断开发,尤其是水冲石的日益传播,人们的赏石标准受现代美学中形式美的影响,转向质坚、色艳、形奇、韵足,而对质地疏松、色泽沉闷的太湖石抱有偏见。为此,一些石商石贩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不择手段地在造型上狠下功夫,酸泡斧凿,制假造假,将原本属于自然美的奇石改造成“天人合一”的艺术品,使得太湖石声名狼藉,实是中国赏石有史以来的一种悲哀。

虽然,由于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日趋变化,造成当代人收藏欣赏太湖石的心态发生显著变化,甚至达到“望石兴叹”的地步,但是,太湖石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它那美轮美奂的艺术魅力和厚重的文化内涵,依然有着深刻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如今,人们生活在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中,经受着喧嚣纷杂的声光干扰,那种热爱自然、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迫切要求,已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如果爱石者以收藏欣赏太湖石来怡情养性获得心灵抚慰,不啻是一种高雅的享受。同时,我们也不应忘记维护这一文化瑰宝的应有地位,切莫再对太湖石肆意造型,尽力还其本来面貌,使它永远保持“千古名石”的美誉。在太湖石历尽沧桑的今天,我们的赏石藏石家不但要继承传统的赏石理念,而且还应赋予它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它在新的历史时期里重新登上神圣的艺术殿堂。

参考资料:XINHUANET.com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