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鞋墩来历

113 2024-01-18 20:18

一、绣鞋墩来历

绣鞋墩 拥有温和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物产资源,是人类理想的栖息地。华夏先民在此长期生活、居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新石器时代遗址数以百计,有的延续至商周。据考古发掘资料显示,距今六千年前的霍邱红墩寺遗址和扁担岗遗址真实留存着人类生活的印记,这是目前皖西境内发现的最早人类遗迹。与之相当或稍迟的还有霍邱绣鞋墩、古城子、青莲寺、斗鸡台,舒城叶墩、黑虎城,裕安区谢后墩,金安区邬墩以及金寨高庙子、小磨盘山遗址等。在这些遗址中检选出的标本有鼎、鬲、豆、盉等陶制器物;纹饰有绳纹、划纹、方格纹等;胎质有泥质、泥质夹沙等;陶色有灰、红、黑等;石器均为磨制,有斧、锛、铲、镰等工具;还出土有炭化的稻谷。这表明在新石器时代,六安农业及手工业生产已具有了较高的水平。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氏族部落联盟在六安地域内形成。

在义城二千多平方的高台上,义城侯府繁华竞逐,义城县民揽淮水,睹古蓼,好不热闹…义城台基乡人雨后经常见鬲足、器耳、砂轮、石器、罐口沿、瓦当…考古学家认为新店古义成台、绣鞋墩、花娘娘庙;宋店古城子都属新石器时代遗址…东汉撒义城县,清康熙于台上建古佛寺,住持薛人;光绪三十年(1904)庙已废,乡人建罗氏祠堂;房屋二十多间,壮观华丽;五十年代废止;目前台基尚存,但尤如绣鞋墩逐渐缩小…甘氏在霍邱人丁兴旺,至今在各行业卓有建树我接触的古蓼甘氏后人有副部级学者、公务员、企业家及小康生活的乡亲

二、黄河流域有哪些文化遗址

1、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有6000-67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浐河东岸,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半坡遗址于1953年被发现。1954年-1957年,由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主持,先后对半坡遗址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发掘,总计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发现有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座、窖穴200多个,陶窖遗址6座,墓葬250多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1万件。

2、老官台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陕西省华县城西南,滑河支流西沙河的东岸。1959年试掘。在清理的两个灰坑中,出土的陶器具有显著特征,器形以罐居多,钵、碗、杯和小口鼓腹平底瓮次之,鼎极少。纹饰以划文为主,其次是绳纹,也有少量的线纹、锥刺纹、附加堆文。

3、裴李岗遗址

裴李岗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西北约8公里的裴李岗村西,遗址年代距今约8000年,绝对年代早于仰韶文化1000多年。该遗址出土的器物有独具一格的文化面貌,被考古学界命名为“裴李岗文化”。

扩展资料

作为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的人类文化遗址有很多,其中最为人知道的就是半坡遗址,属仰韶文化的一种早期类型。蓝田猿人文化也是很有名的,其中公王岭猿人距今100万年~115万年,陈家窝猿人距今50万年~59万年。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猿人文化。

除此外还有:西侯度猿人文化,距今150万年~180万年,为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文化;大荔猿人文化,距近30万年~50万年,为晚期猿人文化;丁村古人文化,距今7万年~9万年,属于旧石器中期文化,为早期智人;河套新人文化,距今3万年左右,为晚期智人;细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青铜器文化,铁器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流域文化遗址

三、我国考古方面有哪些突破

田野考古学是以科学方法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实物资料,研究历史的考古学分支学科。与此同时,田野考古学又是考古学的基础,没有田野考古,考古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实物资料往往是以一定的共存关系出现的,一个或一组遗存如果脱离了原始的共存关系,它的年代、性质、功能等问题将无从谈起,其学术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复原实物的原貌及其所处的共存关系,只能在田野考古阶段进行。如果田野考古不过关,实物资料及其共存关系一旦失去,即难以恢复,就会给后来的一系列研究带来种种困难。当今考古学发展方向是考古学与相关学科的结合日益紧密和广泛,然而,考古学与其他学科合作研究的平台仍为田野考古。如果田野考古出了问题,考古材料自身层位及共存关系定位不准确,相关研究也就失去了科学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田野考古首先是从欧洲萌芽和产生的,起初,人们以寻找古典时代的精美的艺术品为开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曾经掀起“寻宝式”田野考古的热潮,但是,缺乏科学的操作方法。到了18世纪末,美国的托马斯·杰弗逊(后为美国第三任总统)发掘土丘遗址,提出层层叠压的骨架,下层比上层早的观点,已具有地层学的初步概念。19世纪,德国考古学家舍利曼按地层学原理发掘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古城,田野考古学开始形成。20世纪上半叶,随着田野发掘科学方法日臻完善,一些探讨田野考古学的著作相继问世。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渗透到田野考古当中,进一步推动了田野考古学发展。

我国的田野考古工作,始于1921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的发掘。由我国考古学家自己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则始于1926年,李济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的发掘。不过,安特生和李济都是按水平地层发掘的,直到1931年,梁思永先生主持安阳殷墟发掘,提出著名的安阳三叠层理论,使我国考古地层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世纪40年代,苏秉琦先生对陕西宝鸡斗鸡台沟东区的周秦墓进行类型学研究,为我国考古类型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不久,夏鼐先生首讲“田野考古方法”课程,对田野考古进行系统总结。自20世纪70年代起直到80年代,苏秉琦先生逐步完善他提出的区系类型理论,对全国的考古类型学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田野考古越来越注意同相关学科的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研究内容已经深入到田野考古中的各个环节,为田野考古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田野考古的主要内容包括野外调查、田野发掘、室内整理和编写田野发掘报告。最近,也有学者主张把田野考古对象的保护纳入田野考古当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