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农村干点什么能发家致富?

环球商务网 2023-02-26 04:02 编辑:admin 293阅读

大家好,就目前农村发展模式和国家政策支持这一块来讲的话,养殖是不错项目,有很多地方搞养牛政府都有补贴。

我是农村养牛的,三句话不离本行,因为在农村都有秸秆,特别是玉米秸秆还是很多的,因为有的村子不搞养殖,秸秆到处都是,以前都是被焚烧掉,如果能把这个秸秆利用起来养牛是很不错的,养牛不是年轻人能干的,老年人同样可以养,比如到了60岁干什么都感觉力不从心,到外面打工也没有人想用,那我们能干什么,搞养殖牛,利用农村有利资源可以发展养牛,玉米秸秆就是牛的好饲草 玉米棒子可以做牛的精饲料,买几头母牛搞繁殖,老百姓说母牛下母牛三年五头牛用不了几年牛就成群了,轻轻松松就挣了钱了。

玉溪市红塔区洛河乡跨喜村脱贫典型案例

 

跨喜村委会位于洛河乡西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属于山区村委会,2015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行政村;村委会驻地跨喜小组海拔1865米,海拔最高为分水岭小组文笔山2120米,最低为矣读可小组1566米。村委会下辖8个自然村,共有549户2086人;耕地面积2484亩,人均耕地1.219亩;林地面积26254亩,人均林地12.6亩。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3户542人,2018年已全部脱贫。跨喜1、2、7、8组主要经济收入以烤烟、香椿为主,3、4、5、6组主要经济收入以蔬菜种植、香椿为主。

一、案例背景

据老人讲,跨喜100多年前开始栽香椿,主要为自产自销,香椿株数少、产量小。由于跨喜村海拔、气候、土壤等因素,栽种的小红椿发芽早、颜色好、味道好,深受消费者青睐。2015年以来,跨喜香椿由本地销售转向向上海、北京、山东济南等城市销售,价格一路攀升,到2019年,最高销售价格在春节前后,每公斤达到150元,到4月份,每公斤平均价格还在15元左右。农户在香椿销售收入上,最高的达到3万多元,少的也有几千元。农户在香椿种植上尝到了甜头,种植积极性极高,积极推动香椿产业,对助力跨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极其重要。

二、主要做法

一是投入扶贫资金鼓励扩大种植。村委会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市场需求,大力鼓励全村农户发展香椿种植,并积极协调优质香椿苗圃,以最低的价格鼓励农户购买幼苗并种植。特别是对1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7年开始,使用上级拨给的扶贫资金,村委会给种植户补助香椿苗购置款,2017年每棵香椿苗补助10元,2018年补助20元,两年的时间总共补助了10000多棵。

二是指导农户加强管理。邀请区、乡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指导农户加强对老香椿树的管理,手把手地教农户做好老树的修枝、防病、肥水管理等培训,在增加种植面积、种植数量的同时,积极做好香椿的管理工作,确保新栽的茁壮成长,栽活的管理到位、产生经济效益,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

三是做好香椿种植专题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9年上半年,在区委办领导的关心下,邀请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香椿种植教学专家岱老师给跨喜村各组村民进行了香椿种植培训,授课老师从专业化、规模化香椿育苗、移栽、修剪、水肥、病虫害防治以及省市外成功的香椿种植产业等方面给农户上了一堂深动的培训课。广大农户深刻地认识到了近几十年来自己在香椿种植中的粗放管理、靠天生长、经济效益较低,参加培训的农户决心重新用新理念、新技术管理、种植好香椿,让香椿产生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带动全村农户科学种植。

四是探索缩短香椿产业销售中间环节,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的路子。跨喜香椿虽然发芽早、质量好、味道好,但销售渠道主要以当地的小老板收购、当地小老板又运输到城区卖给老板、城区的老板又卖给昆明的老板、再由昆明的老板远销全国各地。因此,香椿销售中间环节多,加之每个环节都需要利润,导致农户经济利益得不到最大化保障。为此,2019年我们做了两件事,探索保障农户利益最大化的路子。第一,在区科技局的帮助下,与华宁县青龙镇矣马白村香椿种植老板洽谈,针对该村香椿直销北上广、中间环节少、价格高、且量不够、希望寻找优质香椿资源的实际,我们领该老板实地查看了跨喜香椿、介绍了香椿数量、产量等情况,该老板对此十分感兴趣,我们将更进一步的商谈,积极建议该老板在跨喜设一个收购点,场地等村委会会帮助协商解决。第二,在区委办领导的帮助下,邀请玉溪第二职业高极中学的老师给村民讲授电子商务课,授课老师把在村民看来高、大、上的电子商务课,从日常的购物方式——用现金买东西,到现在通过智能手机网购等转变,让村民大开了眼境,纷纷认识到我们不仅能从网络上买到东西,同时,我们也能够通过网络把我们的特产香椿等卖出去,转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这两个方案,结合技术力量、人才支撑等实际,择优进行香椿销售,确保农户利益的最大化。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村两委班子和驻村扶贫工作队近5年的努力,跨喜香椿种植面积达到了1160亩17.4万余棵,2019年香椿收入347.8万元,户均增收6335.15元,人均增收1667.3元。为跨喜村143户54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强的产业支撑。

四、主要启示

一是香椿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引领。香椿在跨喜种植了100多年,但一直在自产自销或商品化率低的边沿徘徊,始终没能做大、做强、做优。自2014年村党总支确定把香椿做为跨喜的支柱产业推动,几年时间,香椿面积、产量、价格、收入等均翻了几翻,群众的腰包鼓了,种植的积极性更高了。

二是脱贫攻坚中发展产业要结合村情实际。为选择产业发展方向,村两委选择过核桃、药材、山楂等,但群众跟进的积极性都不高。为此,村两委克服急燥情绪、坐下来研究、深入农户调研座谈,最后确保还是把跨喜的特色香椿做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这个决定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产业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达到了村组干部动员群众栽到群众自己主动栽。

三是产业发展离不开上级党委、业务部门和大中专院校等领导、专家的支持。市区乡党委政府领导在调研跨喜脱贫攻坚工作中,与村组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解剖麻雀,手把手的教村组干部选择产业发展方向;区科技局、区水利局、区委办等挂包帮单位,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为群众讲科技种植、科学养殖等技术,帮助协商资金解决农业灌溉等困难和问题;玉溪二职中、玉溪农职院等大中专院校,充分利用师资资源,给跨喜村广大群众讲香椿种植、电子商务等课,提高了我村干部群众的科技素质,为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