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戴的思乡名句

115 2024-09-07 18:36

一、马戴的思乡名句

《灞上秋居》

年代: 唐 作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客行》

年代: 唐 作者: 马戴

路歧长不尽,客恨杳难通。

芦荻晚汀雨,柳花南浦风。

乱钟嘶马急,残日半帆红。

却羡渔樵侣,闲歌落照中。

《落日怅望》

年代: 唐 作者: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二、夕阳五语燕归愁

夕阳无语燕归愁。宋代词人吴文英尔勿恃强,转眼夕阳。夕阳名言清代诗人张维屏夕阳山外山,春水渡边渡。元·薛昂夫《楚天遥过清江引·送春二首》其一。渡:指渡口。这两句大意是:夕阳下,山外有山,山山相接;春水旁,渡边有渡,渡渡相望。这两句的构句法比较新颖,面面富有层次感。可用来描写春山春水。元代散曲家薛昂夫《楚天遥过清江引·送春二首》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唐·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怜:怜爱。这两句大意是:新雨之后的竹子最可爱,夕阳西下时的青山最美丽。雨后新竹,青翠欲滴,长势尤为喜人,透过字面,我们可以想见雨后竹林的清新,翠竹的挺拔;夕阳西下时,满天彩霞与青山相映,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两种景色,都惹人喜爱。此二句对仗工整,意境有别,前句小巧,后句壮阔,用语不多,诗意深远,可以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唐代诗人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唐·马戴《落日怅望》。微阳:指夕阳。乔木:主干和分枝有明显区别的大树,如松、柏、杨、柳等。这两句大意是: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余辉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新隐没在山的后面。前句写夕阳落山之景,由近而远,层次分明。近处是夕阳从树梢沉落,光线灰暗;远处是落日的余辉返照秋山,通红如燃。这对比鲜明的画面表现了夕阳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呈现的不同景观。然而它毕竟是沉落的夕阳,一个“入”字,写出了夕照由明亮逐渐暗淡的变化。这种夕阳西下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思,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怀。诗人这种利用光线色彩的变化,有层次地描绘落日而又融情入景的方法值得学习。晚唐诗人马戴《落日怅望》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关于夕阳的名言唐·刘禹锡《酬令狐相公新蝉见寄》。这两句大意是:早晨清亮地吟唱在沾着露水的绿叶之下,傍晚愁苦地噪鸣在洒着夕阳的树枝之上。诗人在清晨和傍晚不同时间的蝉鸣中,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清晨凉爽,露珠莹莹,诗人由此而感到蝉的鸣叫也是清丽悦耳的,像是在歌吟一样。夕阳西落时分,经过太阳一天的暴晒,天气已经很热,令人烦躁,而太阳却仍然在照射着,不减余威,诗人由此而觉得蝉的鸣叫也充满着愁苦烦躁,像是在杂乱地吵嚷。这种融主观感受于客观事物的描绘方法应借鉴。

三、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点明云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念我何留滞。 微阳下乔木、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辞家久未还,远烧入秋山,进而引发作者久客异地的乡思,千里片时间,恐惊平昔颜;马戴 孤云与归鸟。临水不敢照。 落日怅望 唐•

四、阅读[唐]马戴的《落日怅望》①一诗,完成小题。(6 分)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②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

小题1: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1分)。

小题1:“烧”运用了比喻、夸张、化静为动、借景抒情(一点即可)(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的灿烂、火红(1分)(大意相同即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1分)。

小题1: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1分);年华渐老、感时伤逝,惆怅落寞。(可从尾联得到答案)。(1分)。

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此外,’炼字”也是诗词赏析的重点,学会鉴赏诗歌用语的妙处。

五、"云中君不见“的下句是什么?

竟夕自悲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