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做养鹅生意的,谁有关于养鹅的生意对联啊?

环球商务网 2023-07-20 10:48 编辑:admin 236阅读

一、我家是做养鹅生意的,谁有关于养鹅的生意对联啊?

白毛浮绿水,浮来万物复苏

红掌拨青波,拨去银装素裹

或者直白点

白毛浮绿水,浮往滚滚财源

红掌拨青波,拨来连连好运

呵呵 快过节了,祝所有养鹅的财源滚滚、好运连连,幸福、平安!

二、向你求助名字对联

上联:少时恒意饲品终绘宏图

下联:华昭久魅畜食成就大业

横批:业有所成

三、求(有份子孙不为强)的下联

上联:有份子孙不为强

下联:无缘后辈方成刚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子孙在前人的庇佑下,一个个都成了纨绔子弟,但失势的后辈则知耻而后勇,终让家族“重新伟大”)!

四、徐州的风俗怎么样?

徐州人办年货,一般从腊月十五之后开始,无非多买些鸡、鱼、肉、蛋之类。此外,腊月二十五以后,再专门准备制作一些传统风味食品。如用麦芽糖摭糖、用油炸麻叶子(分咸甜两种,是用半熟的烙馍切成菱形,晾干后再炸)、炸油炸果(特制的山芋)、炸丸子(萝卜切碎后拌绿豆面制成)等。另外,要精心剁好够好几天的饺子馅,蒸好够吃二三十天的馒头、年糕。

过年时蒸“年馍”是很讲究的。有实心馒头,有包多种馅料的馒头,有形状奇特的馒头(如枣花、枣山)。其中,有的食用,有的祭祖、供神,有的用来打发乞丐,也有的用来饲养牲畜(这一种馒头,非大户人家不做)。由于馒头讲究多蒸,往往很长时间吃不完,剩下的馒头多出现皮面干裂现象。这时,吃起来味道比较差,但心情却极佳,因为,这种现象,徐州人称之为馒头“发笑”(笑开口)了,预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富富足足、喜庆有余。即便是家境不好的人家,蒸的馒头虽不多,也要特意留下几下,待其“发笑”后再食用,以图吉利。

扫尘

腊月二十七八前后,家家要“扫尘”(俗称“打尘”、“扫屋”),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室内外和个人卫生大扫除。清扫时家具讲究六面光,器皿讲究亮堂堂。个人卫生一般在除夕或除夕前一天进行,除沐浴外,无论男女老少,一律要更好,俗称不能留“隔年头”。

徐州风俗,贴春联必须在除夕这天。用红纸写好后(或在街上请人写),在门板上贴上副大的,门框上贴一副窄长的,另加一窄短的横联贴在门楣上。门联以外,另将红纸裁许多方块状使角朝上为正菱形(俗称斗方),写上“福”、“寿”、“禧”等字样,贴在家具或大件器皿上,(有的将字画成图像,使之成为亦字亦像的福、寿、禧)。另外以红纸写(或画)青龙贴水缸上,白虎贴在磨上(或面缸上)。仓库内贴“戬毂”二字。大门的对面墙上,贴写有“开门见禧”的吉联。

祭神拜祖、磕辞岁头

除夕这天,应该把所有的为过年而吃、用的事情都做好,俗称“忙齐了”。这一天,人们见面的问候语也多是:“年忙的怎么样?忙齐了吧!”忌说“完”,某件事做完了,也只能说是“忙齐了”、“做齐了”。

年忙齐后,便准备祭神拜祖,磕辞岁头。吃罢晚饭,便开始摆供。正屋正中的墙上,高悬神轴(或观世音像,或关云长、财神像,均视各人的信仰而定);神轴下摆长条几作供案,案上摆迎接过年而制作的食品如枣山、枣花馒头、水饺等。此外,再加上栗子、白果、红枣、桂圆、核桃等五种干果,俗称“素供”。供物前摆上香炉、香烛等,条几前置一方桌,方桌上摆一盏点燃的铜灯、一副铜磬。桌前地上再放一块红毯,作跪拜用。

偏屋内供祖宗神龛、神主,各种摆设一如祭品。但五种干果换成鸡、鱼、肉、丸子、海味,俗称为“荤供”。

定更(晚八时左右)前后,全家老少换新衣,妇女戴上首饰,装扮一新,准备敬神。

敬神前,先在院内焚松柏籽壳,谷称“偶岁”(徐州方言,物体燃烧时不冒火焰,只有烟,这种燃烧状态谐音为“偶”。偶者双也,有吉祥之义)。“偶岁”后,仪式开始,先酌酒三杯摆好,占燃通宵烛(一种特制的大红蜡烛), 上大柱香,香炉中插天地码,桌前烧“元宝”(锡箔糊成),先拜神像。每拜一次,敲一下铜磬,并洒酒于地上;同时鸣放鞭炮,俗称“迎神”(民间相传,大年三十夜里,诸神下界)。你可以参考一下,因为我们徐州还有句俗语,一里不通俗,十里改规矩,就是说城里和郊区也不一定一样,大概就那么多吧。

五、春节这个名字的来历750字

春节

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习俗:祭灶 扫尘 贴春联、门神 年画 倒贴“福”字 除夕夜 年夜饭(团年饭) 祭祖 守岁 迎春 红包(压岁钱) 新年赠橘 新年放爆竹 拜年 接财神 回娘家 初六送穷

来历

关于春节的来历有很多传说,流传最广的是下面的故事: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