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吃泥土是不是缺什么?

环球商务,B2B商务平台 2023-02-25 13:22 编辑:admin 289阅读

一、小猪吃泥土是不是缺什么?

不是缺什么,它就是想拱地。鼻子痒。

二、小猪的鼻子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在泥土是滚

小猪鼻子很有作用的,猪在一战时候被发现受到毒气影响不深,通过研究发现是鼻子深入土中,依靠土壤过滤毒气。因而发明了防毒面具,这就是戴着老式放毒面具的人象戴了个猪鼻子的原因。

三、一只踩泥巴的小猪作文300字

从前,有一个很脏很脏,脏得出了名的泥巴小猪,他天天在泥巴里打滚。所以,他一个朋友都没有。他身上的气味实在太臭了,老远都能闻到。

一天,泥巴小猪想出去交朋友。他先去小公鸡家,他看见小公鸡正在唱歌,歌声美妙极了!泥巴小猪自信满满地走过去,说:“小公鸡,小公鸡,我想和你交朋友!”可是,小公鸡却昂起头,拍了拍胸脯说:“像我这样昂贵的公鸡才不配做一只泥巴小猪的朋友呢!”于是,小猪垂头丧气地走了。可是,小猪还不肯放弃。他又去了小白兔家、小山羊家、小鸭子家。他们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小猪坐在草地上放声大哭,他的眼泪滴答、滴答地流下来,湿润了土地,小草钻出来了。小猪让小草给他提意见,小草说:“嗯……,我想你应该去洗澡。”

于是,小猪洗完澡出来。他看见小鸭子他们都在草地上玩耍,就走过去。小猪不仅和他们交上了朋友。他们也都不在说小猪啦!因为,他们还没认出小猪呢!小猪想:我要改名啦!再也不叫泥巴小猪了。

四、如何用软陶制作小小猪

1、取肉色软陶揉成椭圆形,表示小猪的头部。2、用工具在头部戳出两个小孔,并用黑色软陶小球填充表示眼睛。3、取红色软陶揉圆压扁,粘在眼睛下面表示鼻子,并用工具戳出两个小孔。4、将红色软陶搓成细条,截取小段粘在鼻子下边表示嘴巴。5、用肉色软陶揉出两个圆球,压扁并调整形状,粘在头顶表示耳朵。6、取肉色软陶揉成鸡蛋型,与头部粘在一起。7、取白色软陶,擀成薄片,用剪刀剪出一个长方形粘在身体下半部,调整形状,表示短裤。8、取蓝色软陶揉成两个小球粘在裤子上表示纽扣。9、用肉色软陶做出小猪手的形状粘在身体上,并用工具压出小猪的蹄子。10、同样方法做出小猪的腿,粘在身体下面。这样一只可爱的小猪就完成了,你学会了吗?您知道吗?猪生来就具有拱土的遗传特性,拱土觅食是猪采食行为的一个突出特征。猪鼻子是高度发育的器官,在拱土觅食时,嗅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五、泥猪是什么

狗獾又名獾、獾八狗子、猹。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华南、中南等地。 狗獾体重约10-12公斤,体长45—55厘米。头扁、鼻尖、耳短,颈短粗,尾巴较短,四肢短而粗壮,爪有力适于掘土,经常在洞里生活,背毛硬

而密,基部为白色,近末端的一段为黑褐色,毛尖白色,体侧白色毛较多。头部有白色纵毛三条;面颊两侧各一条,中央一条由鼻尖到头顶。下颌、喉部和腹部以及四肢都呈棕黑色。狗獾多栖息在丛山密林、坟墓荒山、溪流湖泊,山坡丘陵的灌木丛中。喜群居,善挖洞。食性很杂,喜食植物的根茎、玉米、花生、菜类、瓜类、豆类、昆虫、蚯蚓、青蛙、鼠类和其他小哺乳类、小爬行类等。

狗獾体形肥胖,体重10-12千克,体长450-550毫米。吻端尖,头形长。鼻垫与唇之间有一狭窄的毛区。耳壳明显,端部尖。尾踏均为头体长的1/3.四肢短,前、后足底裸露,前趾爪长而锐利;后趾爪明显短,爪呈暗玉石色。基部色稍深。上体自头部开始直至臀部呈均匀的褐(或为黑)白相间的色泽,因背毛基部白色,中间一段褐黑色,毛尖又是白色。脸面部具三疲白色或污白色纵纹,其为二道褐色纵纹所间隔,而脸颊一侧的白纹往后一直延伸至肩侧、体侧。耳缘除中间一小段为黑色外,全为纯白色。耳内黑色。吻周污白。颌、颈上、胸、腹部和四肢纯黑色或黑。尾背基段与上体同色;尾端、尾下污白色。鼠鼷污白色。头骨轮廓略狭长,脑形似梨。本种与猪獾头骨的区别是听泡显著鼓凸,翼部纤细,且左、右两翼骨面相向对立(翼骨面与额面相垂直),枕后区是特别向两侧扩大。顶面观时,前者略呈弧形,后者较平直。后头号宽显著小于颧宽。眶间部相对收缩比猪獾的明显。吻部背面几乎无凹陷。狗獾栖息于山地森林、山地灌丛、平原荒野、沙丘草丛及湖泊堤岸等各种生境。穴居,极善于挖洞,通常洞穴较大,离地面2-3米,洞的直径约1.5米,长约10米,有几个进出口,“卧室”有干草、树叶等铺垫。单独或结小群生活。是夜行性动物。杂食,以鼠类、鸟类蛇、沙蜥、娃、鱼、虾、蚯蚓、昆虫以及植物果实、块茎为食,还盗食花生、玉米、蔬菜和瓜类等作物。狗獾每年繁殖一次,9-10月交配,怀孕期6-7个月,春季产仔,每胎2-5只。除台湾和海南岛外,我国境内均有分布。国外分布于欧亚两大洲。

六、小猪玩泥巴的作文400字

“嗯,妈妈,快好了!”,“不错呀,就是太脏了。”你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吗?我们在参加查字典组织的泥塑活动。

在现在社会中,我们玩的东西都是干干净净的,玩泥巴除外,但同学们对玩陶泥是那么渴望,为此,我特地去体验了一回“泥巴之旅”。做泥巴,我可喜欢了,星期六一大早,闹铃一响,我立马从床上跳了起来,一边大声嚷嚷,一边洗漱吃早点,不一会儿,我们一家三口跳上汽车,飞驰着向三墩中心小学奔去。

快要开始了,本该是高兴的,可是,望着那一大团泥巴,我紧张得渗出许多汗水在手心上,又热又湿。十几分钟后,老师讲完泥陶做法,我就开始做泥塑了,我从大块泥巴上切了一块下来,揉啊揉,而后拿起擀面杖,前后擀起泥巴,越擀越大,越擀越薄,终于变成一块很大的,厚度均匀的泥块。我准备做点什么了,连忙起身想把泥拿起来,可不知怎么的,泥牢牢地粘在桌面上,我拿它束手无策,搞得满头大汗,弄得满身泥点,最后只好请来“医疗专家”——陶艺老师,只见他拿起薄竹片,“咔咔”几下轻巧的工作后,泥块居然很自然地剥开了,一点印子也没留下,我真是佩服极了。我想:“老师练成这样的本事,一定花下了许多功夫吧!”,接着我便开始做图样往上贴,我截下一点泥,然后放在手中揉了起来,揉成两根小指粗的泥条。用竹刀切去两头,斜斜地放在泥块上面,刻了刻,变成了两根竹竿,我又拿了一块泥,在上面刻画出竹叶,然后拎起泥块的一角,十几片叶子便神奇般地出现了,我一脸欣喜,把“竹叶”小心粘了上去,接着我又做了一颗松树和一大枝梅花,还在泥塑的每个角山粘上了几片竹叶,一副“岁寒三友”图便完成了。

陶艺完成了,在回家的路上,虽然天气不好,阴沉沉的,我的心中却是那么阳光,因为今天,我不仅做了陶艺,还明白了,一门手艺要做得好,是靠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