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农林渔牧各个省份(覆盖农林渔牧各个省份数量)

环球商务网 2023-01-31 04:44 编辑:admin 176阅读

1. 覆盖农林渔牧各个省份数量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的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通常指栽培农作物以取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畜牧业是指用放牧、圈养或者二者结合的方式,饲养畜禽以取得动物产品或役畜的生产部门。渔业是指捕捞、养殖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及海藻类等水生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2. 覆盖农林渔牧各个省份数量排名

河南:一季度,生猪存栏4003.98万头(全国第一)

4月21日,河南省统计局公布全省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比2019年同期增长0.4%,两年平均增长0.2%。2021年第一季度,河南生猪出栏1569.58万头,同比增长42.5%,生猪存栏4003.98万头,同比增长21.2%。

猪牛羊禽肉产量178.25万吨,同比增长27.6%;其中猪肉产量增长43.3%,牛肉增长2.9%,羊肉增长3.5%,禽肉增长6.6%。禽蛋产量113.35万吨,同比增长0.1%。牛奶产量31.37万吨,同比增长4.2%。

四川:一季度,生猪存栏已达3992.1万头(全国第二)

记者在15日召开的2020年四川省畜牧协会年会上获悉,全省生猪恢复发展势头迅猛,今年第一季度生猪存栏已达3992.1万头,同比增长33.7%,能繁母猪存栏达402.4万头,同比增长30.5%。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一季度,生猪出栏1537.5万头,同比增长37.8%;牛出栏81.1万头,增长2.2%;羊出栏416.6万只,增长2.4%;家禽出栏1.9亿只,增长10.4%。

湖南:一季度末生猪存栏3804.50万头(全国第三)

4月20日上午,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通报会。据介绍,一季度全省经济延续恢复性增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上年同期下降2.7%),两年平均增长2.3%。

3. 中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根据统计,2020年徐州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含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248.34亿元,同比增长5.6%;农林牧渔业(含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55.84亿元,可比价增长2.9%。粮食总产量501.92万吨,增长0.1%,创历史新高。

4. 我国农林牧渔业发展

河北省2021年农林牧渔业年平均收入为43628元。居各行业中等水平,最高的是金融行业85237元,次之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65284元

5. 哪个省农林牧渔总产值突破一万亿元

NO.1 山东省

年产量:8434.7万吨

山东是北方“菜篮子”产品主产省,山东蔬菜产量占全国的12%,水果占全国的11%,水产品占全国的13%,均居全国第一位;农产品出口达到1150.3亿元,占全国的22%,连续20多年领跑全国。

山东全省设施蔬菜年播种面积14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的1/4,有61个县被认定为“全国蔬菜重点发展区域设施蔬菜基地县”;全省建成蔬菜批发市场230多家,营销队伍200万人左右。其中,寿光、兰陵南北两大蔬菜流通集散地年交易量都在800万吨左右,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辐射带动作用突出。

民间流传着“中国蔬菜看山东,山东蔬菜看寿光”,可想而知寿光市有多牛掰。目前,寿光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已达80万亩,各类蔬菜大棚30多万个,总产20多亿公斤,收入30多亿元。1989年,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在山东省潍坊寿光市三元朱村试验成功,“大棚革命”序幕拉开,一举奠定了寿光30余年“中国蔬菜之乡”的地位。

山东省共生产十几大类150多种蔬菜,品种极为丰富,约有2500多个品种。寿光以黄瓜、西红柿、辣椒为主,寿光区域种植技术高,且用药水平稍高。青州地区作物结构主要是蔬菜、大姜、西瓜、胡萝卜、樱桃等,2014-2016年是青州保护地蔬菜发展比较快的时期。

NO.2 河南省

年产量:7612.4万吨

河南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河南的粮食总产量达到6825.8万吨,位列我国各省区市第二位。

河南,不只是种粮大省,种菜同样是样样中。全省蔬菜及食用菌产量7612.4万吨,增长3.3%。其中,蔬菜产量7434.91万吨,增长3.3%;食用菌产量177.48万吨,增长2.1%。

河南主要种植的蔬菜有大蒜、葱、小白菜、豆芽、菠菜、小青菜、苋菜、生菜、茄子、黄瓜、空心菜、韭菜、红薯藤、菊花菜、辣椒、番茄、丝瓜、冬瓜、南瓜、豇豆、苦瓜、西瓜、扁豆、木耳菜等,其中,中牟县的大蒜是河南菜篮子走出外界的代表。中牟大蒜,根基于河南本土开发的品种,更汇聚了来自山东的其他优良品种,年产量在45万吨以上,其中有10万吨外销出口五大洲,真正“走向世界”。

NO.3 江苏省

年产量:5728.1万吨

江苏素有“山水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地形以平原为主。蔬菜播种面积123.3万公顷,总产量5728.1万吨。

宿迁与苏北(以行政区划为分界)的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这五市,也正是水乡泽国江苏最集中的蔬菜产区。这些地区在历史上,也都多次经受黄河、淮河泛滥的灾难,而灾难之后遗留的黄淮冲积平原,则摇身一变,成为种菜的沃土。

连续多年,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江苏以占全国不到4%、人均不足0.9亩的耕地,生产全国5.6%的粮食、6.5%的蔬菜、3.6%的肉类和6.5%的禽蛋,创造了全国6.1%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全省8000多万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

从国内相关因素分析,江苏省发展蔬菜产业有以下方面的比较优势: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区位和经济实力优势;具有较强的科技优势。从江苏省农业产业内部分析,蔬菜产业具有比较效益高的优势;产业规模大的优势;吸纳劳动力强的优势。

NO.4 河北省

年产量:5198.2万吨

河北省地理位置优越,从南到北跨越6个维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是全国少有的可以实现周年蔬菜生产的省份之一,河北省也是全国重要蔬菜产销大省。河北省蔬菜播种面积达123.28万公顷。

河北省蔬菜生产种类有60多个,品种2100多个,良种覆盖率高达95%以上,蔬菜品种结构呈规模化、区域化和多样化特征,但传统品种仍然占主导地位,其中大白菜、黄瓜、西红柿、卷心菜、菠菜、和茄子等品种占全省蔬菜总量的60.7%。

目前,河北省设施蔬菜3万亩以上的县(市、区,下同)80多个,还有一批超过30万亩,如永年、乐亭、肃宁、定州、永清、饶阳、青县等。

与全国一样,河北设施蔬菜生产起源于农民创造,多种类型共同发展。目前,河北省已形成日光温室和大中塑料拱棚为主,小拱棚、网棚和钢骨架玻璃连栋智能温室为辅的生产格局。

NO.5 四川省

年产量:4813.4万吨

四川作为长江流域冬春蔬菜优势区9个省市之一,在冬春露地喜凉蔬菜生产上具有南、北方地区无可比拟的优势。2020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产量、产值较2015年分别增长4.7%、9.4%、99.9%,均居全国第五位。

“菜—稻—菜”种植模式成为他们的智慧结晶,5月种水稻、10月种番茄、年后又可以种豇豆……土地一年四季都在创造财富。四川省主要栽种莴笋、大蒜、菠菜等叶菜类蔬菜,有13大类200多个品种。

上世纪80年代,彭州入列国家第一批“菜篮子”工程,至今已是全国五大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全国蔬菜产业十强县(市),常年种植蔬菜82万亩(含复种),产量233万吨,产值35亿元。

NO.6 湖北省

年产量:4119.4万吨

众所周知,湖北省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土地肥沃,水产丰富2020年,湖北省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达到1954万亩,产量4119.4万吨,产值过1525亿元。

湖北的洪山菜薹、蔡甸莲藕、恩施马铃薯、吉阳大蒜、洪湖藕带、武穴佛手山药、随州泡泡青、红安苕、来凤凤头姜非常有名,除此以外,安陆南乡萝卜还有"大水果"之称。因为它肉质分离,便于剥皮,熟食较粉,味道鲜美,远销武汉、荆州、河南、安徽等地。

NO.7 湖南省

年产量:4110.1万吨

蔬菜产业为湖南省种植业第一大产业,是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据统计,2020年湖南省蔬菜产量4110.1万吨,位居全国第七位。

湖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蔬菜品种资源,拥有蔬菜种质资源逾3000种,具有湖南特色的蔬菜品种资源和野生资源超过100份,地方特色和野生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与空间。

湘潭湘莲、华容芥菜、祁东黄花菜、江永香芋、樟树港辣椒、三樟黄贡椒、汉寿玉臂藕、隆回龙芽百合等33个地方特色蔬菜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

NO.8 广西省

年产量:3830.8万吨

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相比其他寒冷地区,气候温和,适宜蔬菜的种植,加之桂西、桂北等地秋冬季蔬菜生产初期没有台风、暴雨的危害,所以有着“天然绿色大棚”的美称。

早在2013年时,广西就开通了中国首条“南菜北运”的铁路绿色通道——“百色一号”果蔬专列。目前,作为我国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广西已经成为全国头号的“冬菜篮子”,蔬菜输出范围辐射全国。

广西粮食种植面积2976.2千公顷,产量1467.7万吨;甘蔗种植面积935.0千公顷,产量7611.69万吨;油料种植面积263.96千公顷,产量71.62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314.74千公顷,产量(含食用菌)3086.85万吨;果园面积1307.93千公顷,产量1701.30万吨。

广西的博白蕹菜、田阳番茄、荔浦芋头、平乐种植茨菇全国有名。

6. 覆盖农林渔牧各个省份数量统计

,1个乡有一百三十四个村,1个县一般也有200个村。

村是中国农村中的居民点,多由一个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一般居民在当地从事农林牧渔业或手工业生产,一般往往由几个村构成乡或镇。

郡、州、府、道、县、乡是中国古代统计人口的行政区划。郡从春秋末年直到隋唐之际,是中国地方一级或二级行政区域名。东汉末年,将州定为郡级以上的行政区划,州成为中央政府下面的一级建制。南北朝后,制度紊乱,其辖境日益减缩,地位也日益下降。到明清时已降于府下。府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始于唐代,其地位较一般道下面所辖的州为高。宋朝设置的府渐多,隶属于路。元代以后则隶于省或辖于路。明清之际是介于省和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的主要表现形式。

辛亥革命后,其制遂废。道始于汉代对边境上聚居的少数民族所建制的县级行政单位。唐代把它提高到地方一级行政单位,明清之际即成为省和府中间的监察区。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域名始于春秋时代,战国时代产生郡、县二级制。自秦迄今,始终成为地方基层单位的行政区域,基本上没有变动,乡相传周代12500户为乡,但战国之际似又以2000家为乡。后来指县以下的农村基层行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