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农林牧渔的节日节点(渔民的节日)

环球商务网 2023-02-03 11:45 编辑:admin 256阅读

1. 渔民的节日

祭海节是一个因自然崇拜而形成的传统节日。渔民在漫长的耕海牧渔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和民俗文化活动。

每年祭海节过后,渔民在进行修船、添置渔具等准备工作就绪后,就开始蓄帆向海,准备打鱼了。祭海仪式从正月十三零点开始,整个过程持续两个小时。焚香化纸,燃放鞭炮烟花,朝着大海行叩拜礼。

2. 渔获节是什么节日

第一节线留10Cm左右,钓黑坑、钓小鱼、钓快鱼需要短一些,可以短10公分左右。

黑坑为了抢时间大家都在尽量减少遛鱼的过程,那些硬竿、激光线、短柄抄网都是为了抢鱼而准备,如果你的鱼线太长,会影响到飞磕或飞抄的操作

野钓也一样,有的人可能只是为了乐趣不在乎渔获,但我相信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多钓点鱼。

野河的鱼往往成群结队,没口时一天没口,有口时忙到来不及,这时线短一点,操作更快。

3. 渔民的节日有哪些

山东即墨县周戈庄一带渔民的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二月下旬择吉日举行。海祭时,以周戈庄的渔民为主体,周围的渔民也来参加,形成盛大的庆典活动。

4. 渔民过年风俗

渔民滴节日,渔民节(Fisherman's day每年4月20日,是山东省荣成市的渔民节日。该节起源于谷雨节。在我国北方沿海一带渔民们,过谷雨节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到清朝道光年间(1821)易名为渔民节。由于谷雨这天,山东沿海的渔民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鱼虾丰收。故今天富裕起来的荣城渔民,在谷雨这天,隆重举行“祭海”活动,向海神娘娘敬酒,然后扬帆出海捕鱼。   

5. 渔民节的风俗

余干县濒临鄱阳湖,有着悠久的渔业生产历史,其中渔民鸬鹚捕鱼独树一帜。鄱阳湖余干渔民“鸬鹚捕鱼”习俗,迄今有几千年的历史。鄱阳湖畔余干渔民养鸬鹚捕鱼,是古时一直到近代,余干内河渔民主要捕鱼方式之一。鄱阳湖渔民鸬鹚捕鱼习俗是渔民原始渔业生产遗风的残存,目前主要分布在鄱阳湖畔地区,余干县的康山、大塘、山塘、瑞洪、枫港、鹭鸶港乡等地区目前仍有一些饲养鱼鹰来捕鱼的人家。

鸬鹚又名鱼鹰,水老鸦。有的称做“哇子”,或者是“捕鱼鹳”,羽毛黑色,有绿色光泽,颔下有小喉囊,嘴长,上嘴尖端有钩,善潜水捕食鱼类,渔人常驯养之以捕鱼。渔民以歌代令的鸬鹚号子,有不同的调子和不同的节奏。外人听来仅有“喔呵呵依唷呵呵”而无歌词的鸬鹚号子,其实是表示捕捉不同的鱼类及作业时的不同“指令”。

历史渊源

余干县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县,迄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历史,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余干有着悠久的渔业生产历史,湖畔余干渔民有驯养鸬鹚的习俗。民国版《余干县志》记载:“啄锐而长,颈能伸缩,喜啄鱼。瑞江一带渔民视同家畜。见鱼纵使没水,少顷以杵击砧,口中若歌若唱……渔人勒颈取鱼,百不失一。”养鸬鹚捕鱼,是古时一直到近代,余干内河渔民主要捕鱼方式之一。

基本内容

余干如今还保存着许多原生态的渔村,当地渔民捕鱼有自己独有的风俗习惯。首先把农历正月十八日定为“出船日”,这天清晨要烧香点烛、焚纸钱、放鞭炮、备斋饭、敬天地,以祈求出船顺利。其次要记住“忌捕日”,农历正月十六日和五月初六日为忌捕日,即便家中鸬鹚没有鱼吃,也只得花钱去买,不能出捕。忌捕日又俗称“送阴船日”,如勉强出船会碰撞“阴船”,招来不幸。第三,渔民非常讲究“阴礼”。渔民外出捕鱼期间,无论远近,农历正月十一日一定要赶回家,因为第二天(正月十二日)为“接阴船日”,每户必须备斋饭、香纸、蜡烛、鞭炮,集中到“香火堂”接阴船,意为“阴阳一体礼当先”。第四,开潭祭祀。渔民开潭捕鱼前,须焚香化纸放鞭炮,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一敬天地,二敬河神,三敬庙神,以求人吉利、鱼丰收。第五,出船捕鱼的渔民有许多“言行忌讳”,如船翻身要说“调边”(调面),筷子叫“摇手”,鞋子不能翻放,碗不能倒置,睡觉不能俯卧,早上不能吃蛋,在船上要盘脚坐,不能吊脚坐等。

基本特征

迅捷的鸬鹚、矫健的渔夫,浩瀚的水面,每天穿梭于江西鄱阳湖的鸬鹚渔民用传统方法演绎“鸬鹚捕鱼”这项古老的捕鱼技艺。一叶扁舟、一根竹竿作伴,鸬鹚与渔民成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上一道靓丽的风景。鸬鹚捕鱼为江南水乡的独特景致,是我国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渔民不用撒网,靠鸬鹚将鱼捕上船,在碧水间合作捕鱼,展现人和自然和谐统一。

主要价值

中国文人的渔樵文化,有不少来源于传统的渔业生产习俗,鸬鹚捕鱼习俗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鸬鹚捕鱼是人和自然的完美杰作,鸬鹚捕鱼是我国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与之相应形成的种种风俗习惯在当地渔民中也世代相传,鸬鹚捕鱼习俗是中华渔樵文化中的一个有特色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