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 对策是什么?

176 2024-05-09 07:36

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 对策是什么?

转播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一)做强传统支柱产业 河北省传统支柱产业是河北经济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河北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传统产业中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业、纺织业需要引起高度关注,这三个产业对全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发挥优势,推动河北钢铁产业结构升级,在做大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强。继续改造纺织业,使其在总量扩张的同时保证质量上取胜、技术上先进。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率先淘汰原有落后的生产工艺,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直接利用高新技术来支撑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跳跃式发展。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从河北省来看,目前基本上属于资源型经济,原材料工业和初级产品较多,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因此,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实现由资源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是建设现代化河北的必然选择。河北省环绕京津两大城市,京津有很多的高层次人才和科研机构,这是河北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最大优势。由于目前缺少与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相对接的产业平台,许多技术在河北省尚且落不了户。因此,要利用京津加快河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就必须搭建与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相对接的平台,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供条件,抓紧谋划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三)重视港口经济 首先,应集中力量培育和扶持港口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曹妃甸深水港、秦皇岛港、黄骅港和京唐港四大港的建设,发展成河北省的港口群,以使港口功能互补,发挥港口优势。此外还要加大港口功能综合开发力度,如大力发展仓储、船舶修理、境内外加工工业、外轮供油基地、海上物流中心以利于港口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要重视临港产业的发展,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为此要积极推进曹妃甸港、秦皇岛港、京唐港和黄骅港临港产业发展,建立循环经济产业群,大力培育和发展海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群。

第三,要充分利用港口城市中心区,发展沿海经济开放的产业体系。将唐山市、秦皇岛市、沧州市三大港口城市的中心区作为全省的经济技术中心,充分发挥其集聚和辐射功能,形成开放的产业体系,以很好地完成衔接港口与内陆经济的任务。加快港口城市中心区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并强化其产业基地与产业组织中心的功能。

第四,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在河北省内陆区域,应积极构建与港口经济相呼应的产业集群,发挥河北省沿海优势,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发展商贸、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围绕河北省优势产业的发展,积极做好相关产业的技术研发、管理咨询等服务业。

湘西州应该怎样去发展工业才有希望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作为我省后发地区的湘西州,如何探索工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子,怎么样去发展,走出一条贡献突出、后劲强足、发展持续的道路。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理清发展思路。从湘西州工业发展历程看,不论是生产总值提升,还是结构调整的变化,湘西工业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还没真正明确。发展什么样的工业?怎么发展工业?什么工业为主导?什么工业为支柱等问题至今没有形成共识。同时现有工业向何处去?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将现有工业做大做强?也都没有一个定论。为此,湘西州必须有正确认识,全州发展什么样的工业,各县发展什么样的工业,都必须跳出长官意识,摆脱官员任期局限,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给工业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就目前湘西工业而言,应该将矿产品开采加工业作为支柱工业产业,将生物工业作为主导工业产业,将涉旅游工业作为新兴工业产业,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作为重点工业产业,将生产性服务性工业作为先行工业产业。对目前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从增强工业内涵入手,加强工业内部管理,构建有效的管理体制与机制,用好、用活、用足各种资源,改变现有工业的发展思维,应从既期利益转向长远利益,从单纯追求利润转向综合追求效益。同时给予现有工业企业正确的导向与管理调控,要制定工业企业发展的扶持性政策,也要制定工业企业发展的限制性政策,确保工业企业发展有序、合理、长远。 二、体现民族特色。湘西州具有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锰、锌、钙、镁、磷、铜、铁、钒、钾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生态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山地资源,这就是湘西州工业发展的优势。发展湘西工业就必须从这些资源入手,发挥资源的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让湘西资源的差异性、特色性、互补性充分发挥出来。要进一步深化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加工,引导矿产资源开采业加工业走精、深、优的发展道路,加强技术投入,引进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建立新链接,改变粗放经营的模式,摆脱市场对产品的束缚,强化品牌意识,提高矿产资源产品的附加值,这样既确保了矿产资源的高效永续利用,也确保了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的使用安全。对生态文化旅游资源,除要发展以旅游业为中心环节的第三产业,更要抓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对工业发展蕴含的商机,通过旅游产品工业、工业与旅游业联姻、工业产品标识文化符号等形式,提高工业对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不能再让这大好的资源闲置。也要通过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生物制药业来让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体现到工业发展的多样性上来。在大力扶持经老爹公司为龙头的涉农工业之外,还要大力发展依靠湘西本土资源的烟、酒、水、果、菜、醋、茶等工业,更要从摸清资源,搞好发展规划,切实加大支持力度,着力大展依靠天然植物资源的中药加工业,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同时,必须让民族特色、民族符号、民族情感融入到工业发展中来,通过诸如士家织锦、土家酸干菜等项目工业化运作,产品民族符号标识,广告宣传民族特点渲染等不同途径,实现工业与民族的共荣。 三、优化工业布局。湘西州工业结构调整以及各县市工业发展的现状,必须在工业发展思路清晰、方向定位的前提下,对现有工业结构还要适度调整,对工业布局进行重新审视。就结构来说,所有制结构当前并不在于还要怎么转变,要做的是如何将国有集体工业做大做强,如何将非公有工业引导上正规,增强不同所有制工业的内部发展实力。要改变当前这种重工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现状,通过发展生物制约、农产品工业、旅游工业等来提高轻工业的比重,使轻重结构合理。全州及各县市要在总体布局的前提下,认真挖掘县内资源,利用比较优势发展工业,工业发展好的县要走重质量、拓市场、创品牌的发展道路,工业发展差的县要分析问题所在,改变不合理的发展方式,调整竞争力弱的行业与产品。产品结构的优化不在于数量的增加,而在于质量的提升,树立经营品牌意识,创造有民族特色的工业产品和工业品牌。至于工业布局,湘西州应该制定统一规划,可以构建诸如花垣泸溪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中心、龙山永顺特色农副产品制造加工中心、吉首凤凰古丈旅游产品制造中心等,并加以政策的扶持与管制,从而让各县市工业发展各得其所,相得益彰。对现有各县市工业布局要加大调整力度,对重复建设、市场发展空间不足的要予以管制或以取缔,对有发展潜力且效益较好的工业企业要进行地区整合,该合并的要合并,该重组的要重组,在本区域内逐步实现工业布局合理,形成多个工业增长点,带动湘西州工业的全面发展。 四、增强发展内力。针对湘西州工业发展内力不足,聚集效应低的特点,必须从推进工业技术创新、推进工业集群发展来增强工业的发展内动力。要引导企业转变对技术创新的认识,重视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的运作机制,从引进科技人员,设置科技创新部门,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等基础环节入手,搞好企业自主创新。要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管理与调控,通过对技术创新突出的企业实行税费减免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给企业以推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通过税费比重调高或强化管理来控制不重视技术创新企业的发展,给企业产生自主创新的压力,从而转向技术创新。当然也要通过引导企业狠抓技术改造,实施科技专项等措施来培育创新型企业,提升企业的优势。要通过培育骨干企业培育工业发展中心,通过打造发展平台引导产业集聚,实现产业内的规模化生产,减少产业链运行的成本,拉近产业内企业的距离,实现工业企业的集群化,提高工业企业的集聚效应。当前,湘西州必须着力培育矿产、食品、制药、旅游工业的核心企业,为产业行业的集群化提供前提条件,也要打造专业工业园区,诸如生物制药工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制造工业园、矿产品开采加工工业园等,引导企业的群居化,引导园区专业化发展。作为政府,要从政策制定、基础投入、管理运营运等方面增强园区的承载能力。 五、优化服务供给。为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高质量的社会化服务是各级政府的应尽之责。首先,在大力发展工业企业的同时,更要注重生产性服务业与公共性服务体系的建设,让社会公共服务与工业共生、共融。要协调好银企关系,为中小工业企业解决流动资金难的现实困难,也可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行”等不同的方式,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从而为中小工业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要结合国家、省的交通规划,加大对交通的投入,缩短湘西州工业与市场的距离,也要大力建设现代物流基础,发展快捷综合运输体系,降低企业运作成本。同时也要通过完善电信业务、推广电子商务、构建信息平台等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也要发展与规范法律、咨询、评估、会展等行业,构建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州县(市)两级政府还要确保民族政策、贫困地区政策落到实处,这不仅是湘西州的一种政策优势,更是一种民族特色的体现。要努力争取国家财税政策的支持,充分利用好民族自治的税收减免政策,减轻企业负担;要积极争取国家对贫困地区项目、资金、人才的支持,增强工业企业发展的资本力与智力水平。 六、强化环保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工业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本质要求。考虑湘西州三十年工业发展环境欠帐巨大的现实,我们必须树立“绿色工业”理念,增强工业发展中的生态文明意识,在政策制定、实施、监督中得到体现,也要通过引导与监管来加强企业家践行绿色生产理念。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实现工业生产的低能耗、低排放、高效果。现实中必须加大循环经济模式在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中的应用与推广,加大对矿藏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大力推行共生矿与伴生矿的加工与提炼,大力实施废弃矿渣等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的精深广加工,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深度。要通过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强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程度。对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农副产品制造加工要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劳动力、资本、土地以及其他综合生产要至少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对煤电消耗过大企业要加大监察力度,该关停的关停,该整改的整改,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而浪费能源与资源。同时更要给予低能耗、资源利用程度高的企业实施政策优惠,甚至政策性奖励。在加大资源、能源利用的引导与监管力度的同时,还要加大对工业企业污染的防治。要从市场准入把关,认真坚决落实环评标准;要加大企业环保执法力度,环保部门认真履行自已的职责,改变受当地政府左右的状况,在执法过程中严把项目审批关,抓好三废治理,巩固治污成果。以此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环环相扣,生产、产品、市场彼此交织的企业环境监评体系,实现工业生产与自然的和谐共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