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马左旗(内蒙三河马)

环球商务网 2023-01-31 21:56 编辑:admin 296阅读

1. 内蒙三河马

偶蹄类动物每足的蹄甲数为偶数(四或二),如:猪、河马、骆驼、鹿、牛等。

1、猪

猪是一种脊椎动物、哺乳动物、家畜,也是古杂食类哺乳动物,主要分为家猪和野猪。当前人们认为猪是猪科动物的简称,猪依据品种的不同,体貌特征也各不相同;通常以耳大,头长,四肢短小,鼻直,身体肥壮,腰背窄为主要形体特征。

毛发较粗硬,毛皮颜色通常为白色、粉色、黑色、棕色和花色。家猪是野猪被人类驯化后所形成的亚种,獠牙较野猪短,是人类所驯养的家畜之一,一般来说,家猪是指人类蓄养多供食用的猪种类型。

2、河马

河马是哺乳纲、鲸偶蹄目、河马科是杂食性淡水物种。体型巨大,体长2-5米,包括一条长约35厘米的尾巴;肩高1.5米;体重1300-3200千克。

躯体粗圆,四肢短,脚有4趾,头硕大,眼、耳较小,嘴特别大,尾较小,下犬齿巨大,长50-60厘米,重2.5千克,皮较厚,约40-50毫米,除吻部、尾、耳有稀疏的毛外,全身皮肤裸露,呈紫褐色。

生活于非洲热带水草丰盛地区,常由10余只组成群体,有时也能结成上百只的大群,单独的河马多是由群中被逐出的成年雄兽;白天几乎全在水中,可沿着河底潜行5-10分钟;在交配季节,雄性间时有争斗。寿命30-40年。

3、骆驼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哺乳动物。头较小,颈粗长,弯曲如鹅颈。躯体高大,体毛褐色。极能忍饥耐渴。骆驼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生存2周,没有食物可生存一个月之久。驼峰里贮存着脂肪,可在得不到食物时,分解成身体所需养分,供骆驼生存需要。

另外,骆驼的胃里有许多瓶子形状的小泡泡,用来贮存水。骆驼可用作骑乘、驮运、拉车、犁地等,是沙漠戈壁地区人民和地质勘探、考古工作者不可缺少的伙伴。单峰驼主要分布于苏丹,索马里,印度等国;双峰驼近一半分布于澳大利亚,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内蒙。

4、牛

牛,属牛族,为牛亚科下的一个族。染色体数为56的野牛、60的黄牛和58染色体的大额牛,杂交有可育后代,为哺乳动物,容易发生罗伯逊易位(丝粒融合)改变染色体数降低生育率,草食性,部分种类为家畜(包含家牛、黄牛、水牛和牦牛)。体型粗壮,牛能帮助人类进行农业生产。

5、鹿

鹿科是哺乳纲偶蹄目的一科动物。体型大小不等,为有角的反刍类,分布于欧亚大陆、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北美洲、南美洲的南纬40°以北地区及西南非洲,全世界约有34种,共16属约52种。

鹿科动物其特征是生有实心的分叉的角,一般仅雄性有1对角,雌性无角,体长0.75~2.90米,体重9~800千克。

2. 内蒙的三河马

是内蒙古的三河马吧 马的挽乘、兼用型品种。原产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的额尔古纳市和大兴安岭以西的滨洲沿线。因当地有三条河流(海拉尔河,克鲁伦河,哈拉哈河。)而得名。20世纪由俄国引入后贝加尔马及其杂种等与当地马杂交育成。具有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抗寒力强、耐粗饲等优点。头直,颈长适中,鬐甲明显,胸深广且长,背腰平直,尻较宽,四肢坚强有力,但蹄质欠坚实。三河马属于兼用型,部分马匹偏乘或偏挽,公马平均体高152.7厘米,体长率103.1,胸围率13.5,体重450-500公斤,母马平均体尺(厘米):体高146.0,体长151.6,胸围179.2,管围19.8。遗传性稳定,用于改良蒙古马效果良好。  额尔古纳的三河(根河、得尔布尔河和哈布尔河)地区,是三河马的故乡。  三河马,主要是由俄罗斯的贝加尔马、奥尔洛夫和比秋克血统的改良马、当地蒙古马综合杂交而来,后期又相继引进盎格鲁诺尔曼、盎格鲁阿拉伯、英纯血等种马,进一步杂交改良后形成。据说,已有100多年的驯养史的三河马,最多时有14种血统。

3. 内蒙古三河马

1、三河马

三河马因为外貌俊秀,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抗寒能力强,持久力好而出名,是俄罗斯后贝加尔马、蒙古马及英国纯种马等品种杂交改良而成的,已有上百年的驯养历史,而且最多的三河马有14中血统。遗传性稳定,用于改良蒙古马效果良好,而且赛马中,三河马还是唯一能与外国马争雄的国产马。

2、伊犁马

伊犁马因体格高大,头部却小巧伶俐,眼大眸明,四肢强健。奔跑起来灵活、轻快,胸部发育良好,具有不错的持久力和速力。在赛马中屡屡获得冠军,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额部一般有白色斑块,伊犁马比其他马种要大,它是以以新疆哈萨克马为基础,与前苏联顿河马、奥尔洛夫马等杂交而成,因为有着优良的品系特点,所以需要做好幼驹培育工作,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其能力和三河马可以媲美。

3、河曲马

河曲马因为性情温顺,容易管理,适应性强,挽力和持久力大而出名,它的马体大,体躯舒展,筋腱强健,肌肉较丰满,公马神骏而富有威严,但是并不适合用作赛马,更多的是用来劳役,如果要培育赛马的话,需要对河曲马进行阉割。所以河曲马在赛场上表现是最差的。不过河曲马成熟时间比较早,有着不错的繁育能力,所以一般当作肉马养殖。

4. 内蒙三河马场

培育马种的分类:

一:大型挽马:1949年以后,农业生产及运输需要一种体力强的挽用马,渐渐体型过重的马不受欢迎。反映了东北华北农业区及关中平原的畜力需要。这种马市重半血,即重挽马无阿统占一半,其他为轻型马及地方品种马的血统。该马体尺最大,平均150cm 以上。这一类型是12个马种中的主型。

1、铁岭挽马 (155cm)2、吉林马(156cm) 3、黑龙江马(154cm)4、关中马(153cm) 5、渤海马(149cm)

二:兼用型:1、伊犁马(148cm)、2、三河马(153cm)、3、金州马(145cm)4、锡林郭勒马(147cm)5、青海挽乘马(151cm)

三:山地型:1、山丹马(139cm)、2、伊吾马(143cm)

一、大型挽马:

1、 铁岭挽马(辽宁省铁岭)。

育成在辽宁省铁岭马场,分散到辽宁北部各县及吉林、黑龙江两省。铁岭为平原农区,交通方便、气候适宜、农产丰富。此种马力速兼备、挽而有速,是一种合适的大型役马及种马。曾少量出口到北朝鲜,受到欢迎。

2、 吉林马(吉林通辽、农安)产于吉林中部及西部的长春、白城子、四平、为平原农业区,气温偏低、农业发达、人民爱马。1950年开始,在本地蒙古马及杂种马的基础上,引入多个外种公马杂交。标准吉林马血统为轻学25%、蒙古马学25%、重挽马学50%。从开始杂交到品种验收为25年,创快速育马记录。

3、 黑龙江马(黑龙江省中部)黑龙江省为农业大省,黑土地主要产粮区。马匹数量比辽宁。吉林总和还多。直至现在一部分田间作业仍使用马匹。1950年开始以蒙古马为基础,先轻后重多品种杂交,育成此马种2万匹以上。

4、 渤海马(山东东部)山东抗日战争前马数不少,战争中马匹损失严重,建国后大力改良,引入多个品种外种公马改良本地蒙古马。由于气候适宜。饲养良好,任何品种。任何代数杂交后体尺均有提高。河北省。河南省大量杂交育种,但种种原因品种未得到验收。山东省为后起之秀,杂交始于1952年,品种验收育1974年。中心育马基地为广饶、寿光、恳利。包括马场及个体户。

5、 关中马(陕西宝鸡市)关中马曾名“关中挽马”。育成在宝鸡市柳林滩马场。关中气候合宜、土壤肥沃,素为关中驴、秦川牛产区,现又多一名马种。1950年开始,以蒙古马为母本,引入外种,先轻后重再轻方式杂交。重挽马血统低于50%,分类中列入挽用大型,但同前记4个马种有别,轻血多。

二、兼用型:兼用型马种共有5个,大部分集中在牧区。这些地方温度偏低有草场放牧地,群牧饲养。杂交中多使用轻型马种,重挽马未参与,个别马种含有重晚马血,但不超过25%。这类马为兼用体形,适应较佳,速力较快,适合牧区骑乘及城市竞技用,役用亦可,但体高及挽力均不如挽用大型。金州马是例外,产于辽东半岛的金县,但饲养水平很低。

1、 伊犁马(新疆昭苏) 伊犁马育成在新疆昭苏种牧场,牧民参与育种。其地处天山脚下,海拔1800-2500m,水草丰美,时即为马孙天马产地。1942年建昭苏种马场,购入优秀母马。这些母马为本世纪初以来俄侨引种杂交的杂种。又引入轻型马种杂交。引入重挽马杂交计划实施前取消。1980年购又引入新吉尔吉斯马(1/4纯血),快速改善体型,培育竞技马及马术马,已有3岁杂种马。多年来,伊犁马为牧区、农区、城市乘马、城市赛马场、马术运动提供不少优秀马匹。体型轻快优美,有一定吸引力。

2、 三河马(内蒙古呼盟) 我国北方有从东到西的大草原,伊犁马产于最西部,三河马产于最东部。二马种间又共性又有特性。三河马产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盟。以海拉尔为集散地,主产地在三河镇及其周围。古产良马称“石韦马”。在本世纪初随同俄侨迁居引入俄罗斯马种及杂种,后又建小型种马场养外种马,同三河马杂交。6-7个马种杂交、横交,1954年咱当地建两所马场,选育三河马,1955年组织全国专家做三河马调查,出版专著。后大雁马场撤销,三河马场只留有少数核心公、母马,大部分马承包外流。现在呼盟国营牧场内又三河母马3000匹左右。体尺均一度、速度在全国马种中占有优势。

3、 金州马(辽宁金州) 引入蒙古马母马,用外种轻型公马杂交,。卡巴金马、盈哥鲁诺尔曼马(法国产偏挽型)作用较大。该马产地多浅山,土地贫瘠,精饲料为干玉米秸。金州马大部分散居民间,有一小型种马场及若干个配种站。

4、 锡林郭勒马(内蒙古锡盟) 内蒙古锡盟草原是有名产马区,60年代初在马场内开始杂交改良,以蒙古马为母本,用卡巴金及顿河公马杂交,达到理想要求后,杂种间横交固定成种。由自治区组织验收备案。这是适合群牧的草原马种,部分马输送给赛马场及乘马俱乐部。

5、 青海乘挽马(青海门源马场) 50年代初,马匹改良潮波及到青海省门源马场。该场地处祁连山北坡,草场宽广,草质良好。引入阿尔豋马、卡巴金马、奥尔洛夫马杂交改良,二代杂交。因饲养条件差,二代体尺不比一代高。又导入河曲马血,取得成功。大通马及河曲马本为民间优秀杂交组合,现又导入国外马种血统。当地海拔高2800m以上,高原适应较佳,国内同样高海拔区,没有与之相类似的培育马种。

三、山地型:在西北海拔2500m以上高原山地,以军用乘挽驮为目标,培育成新马种。比前10种马体尺较低,导入杂交外血较少,适应良好,适合在山地及草原区使用,爬山力强,持久力好。因具以上特点故单独分类为山地型。

1、 山丹马 甘肃省山丹马场,为自汉代以来的大马场。原有山丹马虽称蒙古马,实为两千余年来延续下来的杂种马群。建国后,曾计划以顿河公马两次杂交育成顿河高血马以充军用,到高原放牧条件下,高代杂种难以承受。后又在顿河一代基础上用河曲公马、山丹公马回交。顿河马血统为25%,其他为国产马血。杂交引入外血是一种导入,未起到大的变化。该马全年放牧,冬季补饲草料,即放养结合,饲养条件比其他放牧马更优。

2、 伊吾马 新疆伊吾马场,原养巴里坤马。巴里坤马未蒙古马系,混有阿尔泰马血统。因体尺不高,引入伊犁公马杂交。这是国内两马种杂交没有混入国外马血统的马。高原适应、爬山能力均好。

5. 呼伦贝尔三河马场简介

只要有草基本上就可以养马,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宁夏等西北部地区。

中国古代养马大都集中在北方,南方很少。北方的养马区域有现今的山西,山东,河北,陕西,甘肃这些地方。其中甘肃的河套平原山丹马场从古至今都是优质军马的主产区,也是现今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马场。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马匹不再作为主要军事力量,但是在古代中国生活确实必不可少的。北方马南方马都是时代变迁,随着我们的生活而改变的。

6. 内蒙古的特产是不是三河马

阿哈尔捷金马:此马产于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是经过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阿哈尔捷金马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

内蒙古三河马:内蒙古三河马,中国三大名马之一,是俄罗斯后贝加尔马、蒙古马及英国纯种马等杂交改良而成的,至今已有上百年的驯养历史,主产于内蒙古呼伦贝尔三河地区,因此得名。

7. 内蒙古三河

三河马,主要是由俄罗斯的贝加尔马、奥尔洛夫和比秋克血统的改良马、当地蒙古马综合杂交而来,后期又相继引进盎格鲁诺尔曼、盎格鲁阿拉伯、英纯血等种马,进一步杂交改良后形成。据说,已有100多年的驯养史的三河马,最多时有14种血统。 三河牛是我国培育的优良乳肉兼用品种,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西麓的额尔古纳右旗三河(根河、得勒布尔河、哈布尔河地区),总约8万头。 三河牛是多品种杂交后经选育而成的。系统的选育工作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1954-1955年在收购本地及离境苏侨所饲养的三河牛的基础上,筹建了20个以养牛为主的国营牧场,进行有计划的选育提高。经过30多年的努力,该品种已经基本形成,198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正式验收,并命名为“内蒙古三河牛”。 马的挽乘兼用型品种。原产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地级)的额尔古纳市(县级)和大兴安岭以西的滨洲沿线。因当地有三条河流(海拉尔河,克鲁伦河,哈拉哈河。)而得名

8. 呼伦贝尔三河马

呼伦贝尔有许多河流,最有名的三条河流分别是海拉尔河,额尔古纳河和根河。

海拉尔河发源大兴安岭,全长715公里,河的上游流经大兴安岭,下游流人呼伦贝尔,因此命名海拉尔河。

额尔古纳河很有名,是黑龙江的上游,还有景区额尔古纳湿地,是蒙古族人们的母亲河。

根河市就是因为这条河命名的,流域1.58万平方公里,流经面积广阔孕育了许多生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