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相关文献综述

环球商务网 2023-07-12 22:52 编辑:admin 298阅读

一、建筑材料相关文献综述

【摘要】室内设计是涉及建筑学、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美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艺术。文章从多角度解读室内设计的内容,畅谈室内设计艺术理念的变化,探索以人为本创作思想的内涵。

【关键词】室内设计;以人为本;艺术

所谓室内设计,就是在建筑物内通过空间的规划、布局与设计,达到空间功能改进、室内环境优化效果的艺术创作。它涉及建筑学、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美学、材料学等多个学科,强调整体效果,以创造优美的室内环境,合理的人类生存空间为目的。

一、室内设计理念的变化

室内环境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存在着从里到外,从小到大,从形式到功能的全面创新。过去,室内设计较多考虑的室内舒适性和装饰,把室内设计仅仅作为视觉愉悦来对待,较少把侧重点放在对于人的生活、环境设计的人情味与生态效果方面考虑,没有充分重视室内环境的主体是人。从实质上看,这是由于设计人员错误的把室内设计理解为简单的制作、装饰及陈列等,缺乏通盘考虑的整体设计思想所造成的。室内环境的最终效果,必须通过对影响室内环境因素的各方面综合构思而获得,不是每个因素本身的特点。各因素之间和谐的关系才能产生美。因而,在室内设计中,要根据功能的、美学的和行为学的导向采用全面研究室内系统的整体化设计方法。

现在,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即当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时,精神需求便成为下一个攻击。由此,人们对人文现象关注、对人性方面的关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倾向。然而,发展了的物资生活却没有相应层次的精神生活已之匹配;反差在逐渐增大和矛盾的日益激化,最终导致新的平衡点的诞生,与之对应的社会文化心理的形成。反映在建筑领域、室内设计创作观念上,就是开始注重人的因素,关心空间使用者的生理、心理,乃至情感的需求。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开始广泛而普遍地体现在当今室内设计作品中。

二、以人为本创作理念的内涵

目前,室内环境设计的内涵已远远超过了“室内装修”或“室内设计”的范畴。人们对设计的需求已经超越物质、实用、工能的层次,产生了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从人性角度来看,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如果一方面失调,可能就会导致生活的不正常,甚至产生某种不良症状。就室内环境的整体设计而言,情调意境的精神性生活创造,比起物质生活享受更重要。

(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人为中心,以人的生活为重点,关注人的真实生活状态,倾听他人的内心深处的声音

针对使用者的个性特点、生活规律和生活需求,进行全面分析,以求得完善的生活机能和满足多重的生活需要。室内环境设计是环境艺术,不是纯艺术,却具有技术加应用的纯艺术因素。这种因素提升了室内环境的品位与价值,体现了人们在室内空间对自然环境的一种美的追求,但室内设计不是单纯地追求艺术美,要顾及功能、舒适等方面。

在设计时,设计师要融入自己的情感,用图形、色彩和最直观的手段,将那些地域性的哲学直接打入心灵深处,撼动人性最底层的神经。那些已成为经典的符号加以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一段跨越时间的对话。这种对话发自于心腑,往往会触动人性中最为深远的部分,继而最终留驻于人的心中。舒适于惬意,或神秘,或崇尚,或浪漫,或朴素。人生活于其中,直接体验和感受着环境,调剂精神和陶冶心情,使人产生共鸣,达到忘我的程度。正是由于室内环境的这种心理功效,较其它艺术更能支配人的情感,使室内环境设计超越了单纯的实用功能而注重内涵的表现和意境创造。

(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兼顾人的室内活动规律和活动尺度,考虑各种不同活动的需要,采用适当的形式和正确的设计手法

既重视人类生活需要的一面,又不容忽视人为环境与自然协调的一面,达到室内环境和提高生活机能效率的统一。例如的设计。的是人们每天所接触的生活器物,是人们首先感受到的居住因素。它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头实用价值的,如家具、灯具、家电、窗帘、地毯、台布等日用性陈设;另一类为装饰性饰物,如艺术品、植物等。家具是室内环境设计中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整个空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室内环境的创造很大程度取决于家具的设计与布置。像建筑一样,家具或家庭陈设可能象征着一个阶级、一个社会阶层、一个民族力量的兴起,使时代的象征。同时主要还是构成室内空间环境的要素,它与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密不可分。除此之外,家具还具有组织分隔改造和丰富室内空间的功能。在西方设计发达的国家,将家具和建筑本身连在一起进行整体化设计,这样环境的整体性比较好。目前,我国设计还没有完全做到,往往是空间做好再考虑配备家具。在整体色调上,比例尺度上,材质上很难产生协调与统一。因此,无论家具、设备,还是艺术装饰品、植物等,对环境效果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选择或设计时,务必统一构思,精心设计,谨慎选择,一切服从于整体效果。

(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把握及利用好各种科技与艺术元素,重视室内每个细部与艺术刻划,使之达到室内环境的整体统一

室内环境的艺术创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设计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各种不同的相关专业知识,才能真正全方位的,更人性化的考虑问题,任何简单(下转第162页)(上接第110页)套用,缺乏系统的创作方式都无法达到艺术境界。纵观现今社会,商品化的冲击给室内设计界所带来的干扰日益增多。如投资方为了加快资金的周转,快速获取利润,往往不能给设计者足够的设计时间,常常造成室内时间环境与整体环境不能密切的结合。有的使用单位,依据自己的爱好与审美观点,强加给设计者,致使室内设计与环境气氛脱节,室内与环境的整体设计效果被割裂。还有的设计者,在主观上原本就缺乏与意识,致使设计水平低下,产生了东拼西凑,风格不一,以及盲目追求所谓的高档次,给人感觉是材料的拼贴大杂烩,这样既浪费了大量资金,更谈不上和艺术性了。

现代科学的各种成就和现代化艺术的各种手法,为设计师艺术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作为设计师,只有把握及利用好各种科技与艺术元素,重视室内每个细部与艺术刻画,才能真正以人为本,达到室内环境的整体统一。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二、建筑材料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您好,1.《地下建筑设计手册》(张明锋等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

2.《地下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 50086-2011)

3.《地下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刘荣等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

4.《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GJ 63-2016)

5.《地下结构工程设计手册》(戴维鸣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6.《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手册》(徐启明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年)

7.《地下空间设计与施工》(胡金芳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

8.《地下城市规划与设计》(张祖荫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

三、建筑材料相关文献有哪些

在建筑科学领域,最早的有关巨著是北宋李诚所著的《营造法式》。李城是北宋晚期负责主持工程建筑的官员,在京城(开封),任少监。在十多年的任职期同,亲自主持参与过大量的土木工程建设实践,积累有丰富的建筑经验。同时,他又能博览群书,与工匠一齐探讨建筑科学。因此,他集中了历代建筑工匠的经验和智慧,前后用了约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营造法式》这部建筑学巨著。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共三百五十七篇,计三千五百五十五条。其中有三百零八篇、三千二百七十二条是历代工匠相传、久经考验的可行之法。这部书也是指导北宋统治阶级的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架建筑时所使用的方法,它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传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对以后的建筑科学产生了巨大的影晌。《营造法式》是我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光辉文献!

四、建筑材料文献在线阅读

中外建筑文化文献非常丰富 建筑文化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中外的建筑文化又因为历史、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呈现出来不同的特点了解中外建筑文化的历史和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的发展和变化,还可以丰富我们对建筑文化的认识和思考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专门书籍、学术论文、网络和其他文献资料收集信息,以便形成一篇详细综述此外,可以通过与建筑设计师、研究人员、历史学家、文化学者等进行探讨和交流来个人的知识和见解,并对建筑文化的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五、有关建筑材料的论文3000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

一、土木工程毕业论文怎么写?

1、题目

土木工程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

2、署名

土木工程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

3、引言

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

4、摘要或提要

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

5、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

6、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土木工程论文,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

7、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论文-参考义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

9、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

六、建筑材料的参考文献

1.世界建筑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世界建筑的多样性.钱江帆,2001新世纪中国室内设计高峰论坛

论建筑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刘昌忠,2004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2003西南土木建筑科技论坛

2.世界建筑论文期刊参考资料

2011年世界建筑节——世界建筑节奖入围作品.《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年11期.

七、建筑材料论文文献

(一)建筑设计部分

  [1] 国家标准.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2] 国家标准. 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3] 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4] 教材.房屋建筑学.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合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二)结构设计部分

  [1] 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国家标准.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5] 国家行业标准.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6] 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7] 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8]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钢结构设计制图深度和表示方法(03G102). 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3

  [9] 龚思礼主编. 建筑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0] 《钢结构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1] 《轻型钢结构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编. 《轻型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2] 陈绍蕃. 钢结构(上).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3] 陈绍蕃、顾强编著. 钢结构(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4] 丰定国、王社良主编. 抗震结构设计(第2版).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15] 梁兴文、史庆轩主编.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