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汤怎么熬

环球商务网 2023-10-05 18:26 编辑:admin 215阅读

一、酸汤怎么熬

先把酸菜放油炒,炒出味道了再加水(要适量)熬就可以了

二、求苗家酸汤的做法

酸汤不只是苗家菜的特色,在黔东南几乎家家都备一个坛子就是专用来”养”酸汤的,先给大家介绍酸汤的做法,因为它是苗家菜的基础,看好了,这里所谓的”酸汤”可不是用醋或者西红柿加工的汤,不知道是地理气候的原因还是什么,据说这种酸汤只在黔东南才做得出,也有老人说是水的原因,具体怎样也没人去深究过,总之我到贵阳吃过的酸汤宴怎么都没有在凯里的好,所以要想吃正中的酸汤宴还是到凯里! 其制作方法是: 事先将少量的面粉与淘米水调匀,用文火加温不断搅匀,直至快沸腾时将其倒入土坛中并盖好坛口,待其4-6天发酵变酸即成酸汤,每次取用后即又向坛中加入新的淘米水,以便下一次使用,也可用米汤来制作。如果因天气原因或者汤脚受损使酸汤不够正味可以将酸汤放到炉子上炖一下,切记,盛酸汤要用专用的碗具,不能碰到油,否则酸汤会”生花”,失去原味. 另外,用酸汤点的豆腐相当正味哦! 以上,希望可以帮到你的忙,谢谢

三、酸汤什么做呢

肥牛片一盒,金针菇400克,绿豆粉丝一扎,

调料:泡野山椒3-4只,油两匙,白醋一匙,盐适量,泡姜一小块,小葱一把,蒜3瓣,鸡蛋一只,淀粉2克

做法

1、速冻肥牛片提前取出自然解冻,金针菇去老根洗净待用,粉丝泡软、泡姜切碎、蒜拍扁、野山椒剁碎待用。

2、用少量蛋清加上盐以及少许干淀粉,轻轻将牛肉片拌匀码味。

3、锅内放一匙油,烧热后,将搅打碎的鸡蛋倒入煎炒成熟,再下泡姜碎、剁碎的野山椒、蒜瓣炒香后,加入一大碗水烧开,烧开后转小火熬15-20分钟至汤色乳白。

4、将熬好的汤用漏勺滤去蛋碎和泡椒、姜等杂质,将滤出的清汤倒回锅中,加入盐和白醋调味,烧开后,下金针菇和粉丝煮开后,将码好味的肥牛片放入,用筷子拨散,汤一开锅立刻关火出炉。

5、将小葱切葱段,撒在菜的表面即可食用。

材料

饺子,香菜,虾皮,十三香,小红椒,鸡精,醋,辣椒油,香油,葱花,味精,盐,酱油

做法

1、将饺子下锅煮3开,盛起。

2、香菜、葱花切好,放入碗中。

3、再放鸡精、味精、盐、酱油、醋、辣椒油、香油、虾皮、十三香、小红椒。

4、倒开水把步骤(3)冲开,最后放入饺子即可。

材料

草鱼(或鲶鱼)1条(约750g),西红柿2个(约300g),土豆1个(约100g),黄豆芽100g,油豆腐(或腐竹)100g,朝天椒(或干辣椒)6个,老姜片3片,蒜茸1汤匙(15g),香菜适量,自制酸汤2碗(500ml),高汤(或水)4碗(1000ml),盐2茶匙(10g),油1汤匙(15ml)

做法

1、草鱼(或鲶鱼)去鳞去鳃处理干净,切成大块;西红柿切块;土豆去皮切片。

2、大火加热炒锅中的油,爆香老姜片和朝天椒(或干辣椒),放黄豆芽和土豆片,调入盐煸炒数下。

3、加入高汤(或水)和自制酸汤,煮沸后将西红柿块和鱼块放入汤汁中。

4、所有材料融合在一起,清新酸香的味道出来后,放油豆腐(或腐竹)再煮几分钟。

5、离火前撒上蒜茸和香菜即可。

小诀窍

1、可以自制酸汤:

西红柿酸汤:将西红柿洗净,入滚水汆烫一下,剥皮后剁碎入封闭容器发酵,操作时要尽量保证不要沾油。正宗的西红柿酸汤要用贵州当地的野生西红柿,小小的、酸酸的(但不是市面上的圣女果),不剥皮用刀拍一下入封闭容器发酵,三两天后就成了,酸味清香。

2、米汤酸:青菜焯一下放入米汤,密封几天之后就是酸汤了。特点是酸菜好吃,酸汤浓烈,适合做酸汤面等。和西红柿汤配合也有出色表现。

四、高分!!求酸汤子的历史。

满族祖居白山黑水之间,长期以农、林、渔、猎为业,生产力很低,因此对满族饮食习惯有形成具有明显的影响,至今本溪地区的满族人民仍待留着比较完整的饮食风俗习惯。

在满族人民生活当中主食最喜爱的粟类即小粒米,一般为粘米,如糜子(大黄米)、粘谷(小黄米)稗子、谷子(小米)等。其中尤其爱吃的是大黄米、小黄米等粘食品。如粘粒糕、油炸糕、粘饼子、粘豆包、豆面折子、苏叶饼、牛舌饼、宛砣子、菠萝叶饼、发糕等。这当推是满族人最为传统的风味食品。

炒面和炒米也是本溪地区满族的传统食品。炒面和炒米都是满族人方便的劳动工作的间食,也是儿童们的零食。

酸汤子,这也是满族人民传统风味食品,这种食品由本溪地区兴起,延长至宽甸、新宾、通化,直至长白山一带地区的主食,后来不但满族人喜爱吃,而且汉族等民族也都吃起来了。

在满族人食用的副食品中尤以猪肉为主,兼吃牛肉和野生动物,其它牲畜一般是活不杀、死不吃。杀猪时最讲究的是吃血肠,因此流传一句话是“忙不忙,吃血肠”。吃猪肉时不炒菜,而是大锅熟肉块,放菜也就是切一些酸菜,用盆或大碗满满盛上围坐在一块吃。所谓的片肘花,至今是传统的做法。至于后来的扒肘、焖肘等均为近代厨师传来的。

在辽宁的东部,有一种特别的饮食,那就是酸汤子,这种食品由本溪地区兴起,延长至宽甸、新宾、通化,直至长白山一带地区的主食,后来不但满族人喜爱吃,而且汉族等民族也都吃起来了。不过可不是谁都能品味了的哟。

酸汤子的面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它的做法是把玉米在水里浸泡一星期左右,之后用磨磨成水面,再用细纹布袋将水面里的粗渣子过滤掉,然后把过滤后剩下的细面放在缸里进行发酵,到有点酸味的时候捞出来,就变成汤面了。

酸汤子是在辽东地区的满族长期食用的一种风味食品。玉米简单做法就是大楂子和贴玉米饼子,汤子面的做法比较麻烦,所以只有勤快人家才做汤子面。

现在做酸汤子来调剂生活或者品偿风味了。酸汤子制作过程:

先烧开半锅水,再把汤面搓成几团放到水里轻微煮一下,捞出来,准备工作就算做好了。先炸锅(爆锅)哧汤,汤开后,将汤子面放在双手里,将汤子套(一薄铁片卷成一小铁筒,一寸半长,大头比手指略粗,小头比手指略细)放于拇指与食指之间,将面用力挤到锅里,挤一下,蹿出一条,面全挤完后再下些嫩白菜或菠菜之类蔬菜,加盐和调料煮熟。不过,要想得到又长又匀的汤子也是一个技术哟。

现在这酸汤子不仅在满族的庄户人家能吃到,到城里的满族风味饭店里也可以点到这种食品。吃惯了大鱼大肉,冷不丁吃顿酸汤子再就点小咸菜或者青菜什么的,还真对味。吃下的是金黄的面条,吃出的是多彩的生活。

米叉子(音cha)-原料和制法与酸汤子略同,只是将发酵后磨成的水面滤渣后再经沉淀,上层为淀粉,下层则为馇子面,用手工或模具制成筷头粗细条状,可煮、可炒。

“酸汤子”有很多种吃法。单就汤来说,就有清汤、浑汤之分。清汤是将汤条捞出后,拦以蔬菜或佐料,而浑汤则是把汤条和汤混合盛出。为了使“酸汤子”更好吃,在做汤时,有意将葱花、肉丝、海米、蘑菇、油盐等佐料放入汤中,做出来的“酸汤子”更具风味。“酸汤子”还可以像“扬州炒钣”那样与肉丝、蛋片、蕨菜茎、葱叶等同炒,炒出来的“酸汤子”色泽悦目,香味扑鼻,营养丰富。

“酸汤子”是经过天然发酵,不需任何添加剂制成的;最大特点是爽口、调胃、营养丰富,当腹内生火、食欲不振时,吃一碗“酸汤子”,就会五脏舒朗、食欲大开,有通脾健胃、消乏解渴的功效。

制酸汤条要经过几道工序,先将玉米碴浸泡半月之久,上磨磨成水面,再用布袋挤净水分,放在阴凉处,想吃的时候就取一些放在盆里,用手揉搓好,就准备做了。攥汤条要有一定的技术,先去盆里取一团面放在沸水锅里煮,等外面的一层煮熟了,取出和盆里生面和在一起,就可以攥了。拇指上戴着白铁皮制的汤套,汤套是个小喇叭形,戴的时候喇叭大口朝手心方向,那喇叭就固定在食指和拇指间了,两指捏紧,捧起一团面放在戴汤套的手上,用另一只手挤压面团,面条从喇叭孔中漏出,尺把长筷子粗的汤条就形成了。灶下细细的火,使锅里的水不停地翻滚,那两只手不停地在锅上忙活,只一会功夫,水面就浮出一层煮熟的汤条,随着翻开的水,汤条如无数条金龙翻腾于云里雾里。让人垂涎欲滴。一边攥一边用笊篱捞在一个盛清水的盆里面,浇上菜卤即可食用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