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猪周期开始了吗

环球商务网 2023-05-28 08:12 编辑:admin 292阅读

新一轮猪周期开始了吗

近期“新一轮猪周期即将开始”等言论不断涌入投资者眼中,不少机构都在谈论猪肉板块的机会。要知道猪肉概念指数自20年8月创下历史新高6698.3以来,一直处于较长的调整期。即使21年2月短暂回春,也难掩板块下跌,一路下探至3508.60。但从去年七八月份开始,随着猪肉价格的反弹,猪肉库存也吹响了反攻的号角。直到最近,有人觉得猪周期临近,这是发动进攻的信号。一个猪周期是什么?有一个行业在a股市场格格不入。其牛熊基本与宏观周期关系不大,完全取决于特立独行的行业周期。甚至让CPI这个最重要的通胀指标本身完全失效。这个行业就是生猪养殖,其行业周期自然就是“猪周期”。总的来说,养猪的积极性与猪肉价格密切相关。生猪和猪肉价格上涨,生猪养殖利润高,养殖户自然愿意养殖,也就是所谓的“补栏”。当“补栏”达到一定量时,生猪供应量就会增加,最终导致供过于求。一旦供大于求,生猪和猪肉价格就开始下降,利润下降,大家的养殖意愿就开始减弱。当持续下降到一定程度,供不应求,价格又会上涨。之后繁殖热情重复上述状态,周而复始,即周而复始的循环。猪周期的一般表现是:肉价上涨――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降――大量能繁母猪淘汰――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其核心动力是:生产主体追求养殖利润,简单来说就是“追涨杀跌,价格便宜伤农”。那么,如何确认这个“猪周期”的到来呢?2“W”型双倾角回过头来看,从2006年开始,猪肉价格经历了四个周期。通过前几轮猪周期发现,新的猪周期其实是从2021年10月开始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从去年10月初到今年3月底,生猪价格已经上演了“W型”二次探底。每一个猪周期都会经历一次“W型探底”,在探底的过程中,会有一个理论拐点和一个实际拐点,实际拐点对应的猪价高于理论拐点对应的猪价。为什么?市场认为这很可能与“猪周期”结束的时间点有关。每个周期的第一个价格底部是在四月到五月。这时候农民看到价格见底的信号就会停止补栏,但是猪肉也是季节性消费。4-5月份价格见底的时候是猪肉消费淡季,不能真的去杠,要等到冬季腌制季节。这时候对应的价格就是二次探底。拐点来了,离下一个猪周期开始的时间也不远了。从图像上看,本次猪周期的理论拐点已经出现。三“三阶段理论”国源证券根据生猪养殖股票的配置提出了“三阶段理论”。第一阶段:新一轮猪周期开始,资金提前布局;第二阶段:猪价拐点来临,股价和猪价共振;第三阶段:业绩变现。国源证券表示:“目前理论上即将进入第二阶段,即猪价上涨兑现阶段。”按照分类标准,本周期从2021年10月初开始,对应猪价最低点为10.78元/斤。如果以申万生猪养殖行业指数作为参考,养殖板块其实在8月底猪价之前就见底了,市场进入了配置生猪养殖板块的第一阶段。以2018年5月至2021年10月的猪周期为例。在这个猪周期中,生猪价格在2018年5月见底,而行业指数也在2017年8月猪价之前见底。2018年5月至2018年9月生猪价格与行业指数出现背离,即生猪价格上涨,行业指数下跌。行业指数也在猪价二次探底前(2019年2月)触底,随后开始第二阶段上涨。与本轮猪周期相比,2022年3月下旬开始行业指数与生猪价格出现背离,此后背离程度逐渐扩大。按照前两轮的复盘,这种背离是进入第二阶段的前提。背离收敛是大势所趋,因此板块即将进入第二阶段的配置。从盈利能力来看,这个阶段的配置价值也是最高的。四畜牧业ETF从ETF来看,目前市场上有4只畜牧ETF,统一跟踪中证畜牧指数(930707。CSI)。中证畜牧指数共有35只成份股,其中农林牧渔30只,医药行业3只,基础化工2只。从中信第三产业对应的成份股来看,成份股所属行业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和饲料加工行业构成中证畜牧指数权重的85.68%。畜牧板块受猪价变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猪价变动影响相关上市公司收益,进而影响中证畜牧指数走势。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猪价在高位盘整后进入快速下行阶段。同期中证畜牧指数远超沪深300;2021年10月价格跌破成本线,小幅反弹,同时触底。整体进入猪周期开启阶段,中证畜牧指数也同时进入下行区间。短期来看,二季度猪价面临下行压力,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始新的猪周期,生猪养殖板块将迎来上涨行情。

2018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影响?作文

道指一路狂跌逾700点

美国总统特朗普22日签署总统备忘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达600亿美元。

中国商务部今早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

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全球股市大幅下跌。A股三大股指今日大幅低开,沪指跌破3200点,钢铁、船舶、半导体、有色行业跌幅居前,猪肉、农林牧渔、黄金则逆势上涨。

全球股市普跌,沪指跌破3200点

受中美贸易战打响影响,全球股市出现大幅下跌。美股出现2月闪崩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道指、纳指、标普500三大股指纷纷收跌超2%。

欧洲股市同样受到较大冲击,富时100跌1.23%,法国CAC40跌1.38%,德国DAX跌1.70%。

亚太股市大跌,日经225指数午盘收跌3.54%,刷新去年10月10日以来新低;韩国综合指数下跌2.29%。

哪些领域将会受到影响

针对“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将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多家公司23日回应对业务影响情况。

凯中精密:中美贸易战对公司业绩没有直接影响

八一钢铁:美征收钢铝关税对公司无直接影响

顺发恒业:公司在美国业务为不动产投资,不涉及出口产品

瑞贝卡:公司不会受特朗普贸易战波及

晨丰科技:贸易争端对公司影响较小

伊戈尔:“美国对中国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信息对公司尚无直接影响

博腾股份:中美贸易争端对公司业务影响非常有限

奥拓电子:整体上基本不受美国贸易政策波动的影响;

天顺风能:公司自2012年美国对中国应用级风塔实施“双反”后,已无产品出口美国,如果中美启动贸易战对公司出口没有影响;

深南电路:2017年1-6月公司北美区域收入约占主营业务收入3.75%;

云海金属:出口美国的产品销售额约占千分之一,美国加税对公司几乎无影响。

除了大宗周期受损外,我国短期受到美国“反倾销”政策影响的行业主要是智能科技和通信产品,以及其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的领域,征收关税的商品将包括“航空、铁路,新能源和高科技信息产品”等。

穆迪:目前美国关税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表示,美国政府迄今为止宣布的措施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但如果有大范围的保护主义措施出台,对其评估就可能有变。

穆迪声明称,与10年前相比,中国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下降;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也比10年前低很多--2015-2016年平均为0.1个百分点,2005-2007年平均为3.4个百分点。

目前已宣布的行业性关税不会对中国出口造成实质性伤害,因为这些行业对美国市场出口有限,包括对光伏面板、洗衣机、钢铁和铝征收的关税。如果美国大幅扩大关税范围并采取广泛的保护主义措施,负面影响将会更大。

穆迪称,提高对双边而非多边贸易安排的重视,将对亚洲经济体构成信用利空。

说可能最坏的结局是什么,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发生的最坏的结局。

我把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矛盾做一个简单而不负责任的划分。一是国家内部左派与右派的矛盾,国家内部左派与右派的矛盾集中体现为资本与工人的矛盾,形式是爆发出一系列革命。二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的是国家间右派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资本之间的竞争,通常这种资本之间的竞争,就是在资本增值过程中遇到市场不足,各自需要扩展市场边界或者影响范围过程中的冲突,比如一战二战时候体现为对殖民地,对势力范围,对市场的竞争,这种竞争通常夹杂着或者说裹挟着民族主义矛盾,宗教矛盾,就显得更加错综复杂。如果再和国内矛盾相结合,那就更加复杂了。

举一个具有典型性的案例,一战德国PK俄国的战争中,其实就是在这种扩张背景下,两国君主和资本的意志的较量,但做出最大牺牲的是国内的工人和普通民众,包括战壕里的军人。开始是国与国的矛盾,到后期引发了国内资本和工人的矛盾,俄国爆发了大革命,工人阶级代表苏维埃上台。德国也引发了国内矛盾,工人和士兵政变,爆发了国内革命,德国投降。这是典型的不同国家资本裹挟着民族主义情绪爆发的冲突中引发国内冲突的案例,这个案例中其实还有一条隐线,还涉及到种族和宗教矛盾,由于领导德国工人进行革命的共产党人中犹太人比较多,这被某些极右翼组织所利用,在德国战败的屈辱下,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这种极右翼的宣传将国内矛盾通过民族主义情绪转化为宗教矛盾和种族矛盾,暗示是犹太人群体在一战期间背叛了祖国,这种氛围在当时德国战败,经济崩溃、政治受辱的社会条件下发酵,为后来一系列悲剧埋下了导火索。

二战后,各国对内部资本与工人的矛盾反省比较深刻,这个问题通过大幅增加社会福利得到了改良,这点在其发源地欧洲体会最深,所以战后欧洲的福利制度做得非常好,这一点也被世界其他主要国家所学习,所以这一矛盾算是被淡化了。

2018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影响?

我把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矛盾做一个简单而不负责任的划分。一是国家内部左派与右派的矛盾,国家内部左派与右派的矛盾集中体现为资本与工人的矛盾,形式是爆发出一系列革命。二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的是国家间右派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资本之间的竞争,通常这种资本之间的竞争,就是在资本增值过程中遇到市场不足,各自需要扩展市场边界或者影响范围过程中的冲突,比如一战二战时候体现为对殖民地,对势力范围,对市场的竞争,这种竞争通常夹杂着或者说裹挟着民族主义矛盾,宗教矛盾,就显得更加错综复杂。如果再和国内矛盾相结合,那就更加复杂了。

举一个具有典型性的案例,一战德国PK俄国的战争中,其实就是在这种扩张背景下,两国君主和资本的意志的较量,但做出最大牺牲的是国内的工人和普通民众,包括战壕里的军人。开始是国与国的矛盾,到后期引发了国内资本和工人的矛盾,俄国爆发了大革命,工人阶级代表苏维埃上台。德国也引发了国内矛盾,工人和士兵政变,爆发了国内革命,德国投降。这是典型的不同国家资本裹挟着民族主义情绪爆发的冲突中引发国内冲突的案例,这个案例中其实还有一条隐线,还涉及到种族和宗教矛盾,由于领导德国工人进行革命的共产党人中犹太人比较多,这被某些极右翼组织所利用,在德国战败的屈辱下,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这种极右翼的宣传将国内矛盾通过民族主义情绪转化为宗教矛盾和种族矛盾,暗示是犹太人群体在一战期间背叛了祖国,这种氛围在当时德国战败,经济崩溃、政治受辱的社会条件下发酵,为后来一系列悲剧埋下了导火索。

二战后,各国对内部资本与工人的矛盾反省比较深刻,这个问题通过大幅增加社会福利得到了改良,这点在其发源地欧洲体会最深,所以战后欧洲的福利制度做得非常好,这一点也被世界其他主要国家所学习,所以这一矛盾算是被淡化了。

而国家与国家之间,资本与资本之间的矛盾,由于战后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尤其全球化的发展,这些矛盾被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而民族主义,我们看到,其实一直都在,但它不能作为一种主导性因素单独发酵。

目前的贸易战,如我此前所说,其实体现的是全球化进程接近尾声的情况下,不同国家资本与资本之间竞争压力的显现。

所以,对于中美来说,最坏的情况就是,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极为高涨,美国的右翼保守势力也变得更加极端,这种情况下贸易战很容易与之各自国内情况结合形成一股中美对抗的氛围,引发两国的全面对抗,走向新一轮冷战,虽然大概率不会有大规模直接冲突,但是全球经济,政治环境的恶化是很有可能的,这种恶化难免会引发经济层面的恶化和潜在有限规模的军事冲突,这些经济层面的恶化和军事冲突的风险难免会引起各自国内一些政治,宗教和民族问题,就不展开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