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姜有什么功消

213 2024-09-20 11:36

一、吃姜有什么功消

保健功效

    性温,味辛。

    传统医学认为,姜能增强血液循环,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管、促进消化、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

    在炎热季节,姜有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

    姜还有杀灭口腔致病菌和肠道致病菌的作用,用姜汤含漱能治疗口臭和牙周炎,疗效显著。用于姜泡茶,能防治食物污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日常我们吃松花蛋和鱼、蟹等水产时,通常会放上一些姜末、姜汁。

    姜有“呕家圣药”之称,可治疗恶心、呕吐。姜汁可用于缓解妊娠期恶心、呕吐、胃不适等妊娠反应,既安全又有效。姜可治晕车晕船,若用一片姜贴于肚脐,外贴一张伤湿止痛膏,则在车、船中不用怕晕了。   

    姜有护心脏、预防胆结石等多种奇效。

    姜能够抗衰老。人体在新陈代谢时会产生氧自由基,促使人体衰老。而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抗氧化酶,它能够对付氧自由基,比维生素E要强得多。1 2 下一页

    老年人常吃姜还可除老年斑。

    生姜对感冒引起的头疼、全身酸痛,胃寒疼痛及寒性呕吐等症均有疗效。另外,妇女产后食用,亦能起到温经散寒,去瘀血而养新血的效果。

适用人群

一般人均可食用,每餐10克。

孕妇可以吃姜,姜汁可用于缓解妊娠期恶心、呕吐、胃不适等妊娠反应,注意适量即可.

营养陷阱

    红糖姜汤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的患者,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患者,也不能用于治疗中暑。

    吃姜一次不宜过多。食用过多,大量的姜辣素在经肾脏排泄过程中会刺激肾脏,并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

  有内热者忌食。

  不要吃烂姜、冻姜。因为姜变质后,会使肝细胞变性、坏死,从而诱发肝癌、食道癌等。

    吃姜并非多多益善。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所以生姜在夏季不宜多吃。

营养食谱

    姜的吃法很多,如喝姜汤,吃姜粥,煮菜热油时放点姜丝,炖肉、煎鱼加姜片,制水饺馅时加点碎姜等。鲜嫩的姜芽可用于腌、渍、泡、酱等制法。

    蒸汁拌菠菜

    原料:嫩菠菜400克,鲜姜40克,精盐、味精、醋、香油各适量。

    制法:将菠菜洗净,放入开水内烫一下捞出,切成3厘米长的段,再用冷水过凉,放在盘内。然后把姜切成片,放入碗内捣成汁,加入精盐、味精、醋、香油调匀后,浇在菠菜段上面,拌匀后便可食用。

    功效:姜汁拌菠菜,菜色碧绿,质地嫩软,清香味美,可开胃增食。

◇小知识:

    有些人吃姜喜欢削皮,这样做不能发挥姜的整体功效。一般的鲜姜洗干净后就可以切丝分片。

    在冬季,羊肉配生姜效果更好。羊肉补阳生暖,生姜驱寒保暖,相互搭配。暖上加暖,同时还可驱外邪,并可治腹痛。

    优质生姜应完整饱满,节疏肉厚,无须根,无损伤,无烂顶,无黑心。生姜喜阴湿温暖,忌干怕冷,适宜存贮温度为12℃一15℃。

二、吃姜片有哪些好处?

 美容、对身体血液循环、排毒、暖胃、取热等。每天早晨吃姜,一天身体健康。一年四季吃姜,百病一扫光。

三、干姜有什么作用?

【功能与主治】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寒次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

①《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潞下痢。生者尤良。

②《别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③《药性论》: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治嗽,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

④《唐本草》: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

⑤《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

⑥《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通心气,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

⑦王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亦。经炮则温脾燥胃。

⑧《医学入门》: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澼,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⑨《药品化义》:炮姜,退虚热。

⑩《长沙药解》: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下冲逆,平咳嗽,提脱陷,止滑泄。

【各家论述】

1.张元素:干姜本辛,炮之稍苦,故止而不移,所以能治里寒,非若附子行而不止也。理中汤用之者,以其回阳也。

2.李杲:干姜,生辛炮苦,阳也,生用逐寒邪而发表,炮则除胃冷而守中,多用之耗散元气,辛以散之,是壮火食气故也,须以生甘草缓之。辛热以散里寒,同五味子用以温肺,同人参用以温胃也。

3.朱震亨:干姜,入肺中利肺气,入肾中燥下湿,入肝经引血药生血,同补阴药亦能引血药入气分生血,故血虚发热、产后大热者,用之。止唾血、痢血,须炒黑用之。有血脱色白而夭不泽,脉濡者,此大寒也,宜干姜之辛温以益血,大热以温经。

4.《纲目》: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凡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阴无阳者,亦宜用之,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

5.《本草经疏》:炮姜,辛可散邪理结,温可除寒通气,故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出汗,逐风湿痹,下痢因于寒冷,止腹痛。其言止血者,盖血虚则发热,热则血妄行,干姜炒黑,能引诸补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生而热退,血不妄行矣。治肠僻,亦其义也。6.《本草正》:下元虚冷,而为腹疼泻痢,专宜温补者,当以干姜炒黄用之。若产后虚热,虚火盛而唾血、痢血者,炒焦用之。若炒至黑炭,已失姜性矣。其亦用以止血者,用其黑涩之性已耳。若阴盛格阳、火不归元及阳虚不能摄血,而为吐血、衄血、下血者,但宜炒熟留性用之,最为止血之要药。

7.《药品化义》:干姜干久,体质收束,气则走泄,味则含蓄,比生姜辛热过之,所以止而不行,专散里寒。如腹痛身凉作泻,完谷不化,配以甘草,取辛甘合化为阳之义。入五积散,助散标寒,治小腹冷痛;入理中汤定寒霍乱,止大便溏泻;助附子以通经寒,大有回阳之力;君参术以温中气,更有反本之功。生姜主散,干姜主守,一物大相迥别。......炮姜,退虚热。

8.《本草崇原》:《神农本经》止有生姜、干姜,而无炮姜,后人以干姜炮黑,谓之炮姜。《金匮要略》治肺痿用甘草干姜汤,其干姜亦炮:是炮姜之用,仲祖其先之矣。姜味本辛,炮过是辛味稍减,主治产后血虚身热,及里寒吐血、衄血、便血之证。若炮制太过,本质不存,谓之姜炭,其味微苦不辛,其质轻浮不实,又不及炮姜之功能矣。即用炮姜,亦必须三衢开化之母姜,始为有力。

9.《本草求真》:干姜,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仲景四逆、白通、姜附汤皆用之。且同五味则能通肺气而治寒嗽,同白术则能燥湿而补脾,同归芍则能入气而生血,......

10.《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僻下痢。生者尤良。

11.《胡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12.《药性论》: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治嗽,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

13.《唐本草》: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

14.《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

15.《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通心气,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

16.王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赤。经炮则温脾燥胃。

17.《医学入门》: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僻,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18.《长沙药解》: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下冲逆,平咳嗽,提脱陷,止滑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