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立枯病(大姜立枯病与茎基腐的区别)

环球商务网 2023-02-01 11:04 编辑:admin 297阅读

1. 大姜立枯病与茎基腐的区别

乙酸铜又叫醋酸铜,可以当成杀菌剂、杀虫剂使用,主要靠其中的铜离子来发挥作用。乙酸铜灌根可以杀死在土壤中越冬的各种细菌真菌,能够有效防治病毒病、苗期猝倒病、柑橘溃疡病、细菌性角斑病、土传病害等,主要适用于黄瓜、西瓜、果树、番茄、茄子、水稻等作物。

乙酸铜不能与强碱性的农药混合使用,比如石硫合剂、松脂合剂、五氯酚钠等农药;目前乙酸铜可以与盐酸吗啉胍混合使用,一般使用10%乙酸铜+10%盐酸吗啉胍可以治疗病毒病。

乙酸铜的优势,不易引发红蜘蛛虫害。本身为弱酸性,其亲和性较好,可以与大多数的农药混合使用。对铜元素敏感的作物不能用,苗期慎用

2. 生姜茎基腐病

生姜烂脖子病是生姜种植过程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害,这种病又叫生姜根茎基腐病,是由腐霉菌侵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害。其传染性极强,主要危害根部及姜块,染病姜块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内部逐渐软化腐烂,挤压有污白色汁液味臭。

在生姜被病菌感染的情况下,温度和降雨量是导致雨后姜田积水,再遇烈日曝晒病害会更加严重。此外如果姜块自身抵抗力差,例如:姜块处于膨大期,外皮出现伤口,则均易于侵染形成病害。 

   

防治生姜烂脖子病的配方大体有两种:

1. 使用姜瘟1号1,150倍+助剂1号,750倍+死棵2号,150倍;    

2. 使用姜瘟1号1,150倍+助剂1号,750倍+菌剂1号,150倍;

  

 具体的使用方法是对生姜进行喷雾,整个地块全部喷雾,叶片、茎秆及茎基部、地面都要喷雾到位。或是对生姜进行灌根。主要范围包括:已发病区及其发病周围3-5米植株、往年病区、低洼区及下水头,并适当扩大范围。用量每株灌药液8两-1斤水,灌透为主。

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发病控制住后的第一次浇水、和第1次培土后,必须再巩固用药1次。

2. 死掉或者严重植株,挖出病穴及周围植株继续进行灌根。拔除时注意,切忌用手直接拔苗子,而应用铁锹将一整棵,连同大姜根系周围的土壤一块铲出去并掩埋,以防病菌扩大传播。在铲除后的坑内撒施生石灰杀菌消毒。为了加强处理土壤的效果,先用沙土回填至坑内与地表平齐,而后再用塑料薄膜将其覆盖周边压实,以后浇水时,水流从薄膜上直接流过,减少病菌传播几率。将大面积生病的生姜与健康的生姜隔离起来,撒上石灰盖上薄膜。

以上就是生姜烂脖子病的防治方法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生姜高产,无病无害! 

3. 生姜茎基腐发病条件

生石灰虽然对调酸抗重茬等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容易板结土壤影响土壤透气并且防病效果也不稳定!大姜主要病虫害就是根结线虫,茎基根腐病,姜瘟病等等,建议发生情况比较严重的话可以选择熏蒸剂类进行土壤消毒,也可以结合增施微生物菌剂类等等改良土壤预防土传病害等!

4. 大姜茎基腐病与根腐病区别

1、大姜属于浅根系作物,喜湿怕涝、旱,生长期遇长期高温干旱或遇连续阴雨天,都会影响大姜的正常生长,导致根腐或者是地上部叶片黄化、干尖。

2、使用未腐熟的农家肥(鸡粪、猪粪等),最近气温偏高,农家肥在土壤中加速发酵,发酵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热量和氨气等,容易烧根、产生气害,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降低,使大姜叶片发黄,生长缓慢,发杈子也少。

3、缺素

缺铁主要在新叶上表现,雨后症状明显,缺铁严重时叶片会发白,大姜生长缓慢,株型矮缩,叶片小,黄化卷叶。

4、环境、气候因素

大姜属耐阴性植物,光照过强、温度过高时,叶片蒸腾失水的速度大于根系吸水的速度,也就是蒸腾作用过旺,容易导致植株失水萎蔫、黄叶、干尖。夏季持续高温,地表水分蒸发,高温水蒸气也会灼伤了大姜的叶片,使叶片萎蔫。

5、药剂使用不当:化学药剂与尤其是除草剂使用不当会出现药害,当季使用的除草剂或上茬使用了残效期较长的除草剂,会使大姜出现不同程度的药害,导致姜苗生长缓慢、叶片发黄,长势弱。

6、培土伤根

大姜是浅根性作物,在培土时,避免不了伤根,影响根系对水分、养分的正常吸收运输,导致叶片发黄、干尖,条件适宜时病菌从伤口侵染植株,引发病害。

7、病虫害引发的黄叶

枯萎病、姜瘟病、根腐病、炭疽病、叶斑病、叶枯病等病害引起黄叶,表现有很多种,有的是地下部分出问题了,地上部分就直接发黄枯萎了,还有的是叶片上出现病斑。

5. 生姜猝倒病,立枯病与茎基病区别

一是农田长期种植单一作物会加重病虫害的发生。长时间单一种植一种农作物,导致病害初始菌源量年年增加,发生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发生尤为严重。

如西瓜土传病害猝倒病、枯萎病、立枯病;小麦土传病害纹枯病、根腐病和全蚀病等;生姜土传病害姜瘟病、线虫病和根腐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