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氤氲 父爱绵长

环球商务网 2023-03-27 20:33 编辑:admin 265阅读

香椿氤氲 父爱绵长

清明小长假第一天,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我和妻子回老家看望父母。在祭拜祖父母后,将父亲送到了舅舅家。因为在江西过年、刚回来不久的小舅先天晚上邀请父母到他们家做客。

下午四点多钟,我正在妻兄家和亲友们聊天,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城,说为我“钩”了一袋香椿叶,让我们带回去炒“香椿鸡蛋”、或者腌了早晨吃稀饭。

不是说好下午在舅舅家玩的吗?怎么他老人家就“闲”不住呢?再说我也没有透露出要香椿菜的意思啊。

父亲是全村有名的“闲不住”。分田到户后,按村里叔叔伯伯们说的,父亲几乎整天泡在田里。天晴久了,怕把作物旱了,要及时给水稻上水;天下雨了,又怕把旱作物渍了,赶紧清沟排渍;不干不渍吧,又担心野草疯长、病虫危害,及时除草打药……反正一天到晚“身入”田间“侍候”庄稼、坐在田边“喜看稻菽千重浪”。按父亲的说法,土地就是神,是最无私的,你流了多少汗,它都记着呢。

父亲深知“有多少腔败付出就会有多少回报”的道理,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精心耕作在十多亩田里,使平时作物的长势好于一般农户的田块,收获时每亩的小麦、水稻也伍兆颤会多出个三、五斗,父亲的自豪感、成就感溢于言表。也就是父母的勤扒苦做,精耕细作,二老硬是依靠这十多亩薄地将我们兄妹四人拉扯成人。

星转斗移,日月如梭,转眼我们参加工作、成家立业。在我们兄妹的一再劝说下,劳作一辈子的父母才在大前年依依不舍地将名下的十多亩土地转给了他人耕种。每每说起这些农田,父母总有一种他人难于理解的失落和留恋。

不种田了,但父母还是闲不住,说是“能动就不能给我们添麻烦”。前几年,二老每年都要喂养猜橘一至两头大肥猪,卖一头,过年宰杀一头。宰杀后,父母“一碗水端平”,总是把猪屁股、猪排骨等按肥瘦搭配好,平均分给我们兄妹四人。喂不动猪子后,二老又喂养了大几十只鸡子,让我们兄妹四人每年有吃不完的“土鸡蛋”“土鸡子”。父母在给我们兄妹物资的分配上,基本上做到了“手心手掌都是肉”,既不偏袒长子,也不“维护”小弟;既不特别重视儿子,更不轻待女儿,让兄弟姊妹无话可说!当然,我们兄妹也从不计较谁在老家拿得多、谁往老家拿得少。

目前,父母都是八旬老人了,我们准备将二老接到城里居住,但一辈子都离不开土地的父母执意留住老家。按父母的说法,就是舍不得打拚几十年积攒起来的一点“家产”留给别人,要为我们守住根。

其实,父母说的家产,除几间“老屋”外,还有几棵粗壮的香椿树。这几棵香椿树前几年树贩子要出高价买走,父亲不为所动没有同意卖。父亲有一个心愿,希望在二老百年之后,我们能用这几棵香椿树为他们做“瞌睡笼”(俗语,即棺材)。因为,香椿树的材质好,耐腐蚀,做棺木不亚于柏木、杉木、桑木、楸木。

拎着一塑料袋子带枝条的香椿叶,我的眼前立刻出现了一位身躯瘦弱、拖着病腿的老人,用绑着镰刀的长竹杆吃力地钩扯香椿叶的身影;闻着香椿叶氤氲的特殊香气,让我倍感父母洒在子女身上那绵长而又沉甸甸的爱!

“土豪菜”香椿也有性别吗?

都说香椿物缺历是属于春天的,每年春季谷雨前后,香椿发的嫩芽是餐桌上的美食。谷雨之前是打椿头吃香椿的季节,这习俗在中国仿佛不分南北。正像有作者提到的,这时候的乡间,空气中总飘荡着一股香椿的青涩味。

“土豪”菜香椿,怎么这么贵?

这看似土生土长的东西,却是精贵的很。今年长沙香椿卖出“天价”,最贵卖到129元/斤,每年关于一斤香椿价格赛过土猪肉的报道也铺天盖地,香椿这个东西,是如何摇身变成土豪的?

香椿的珍贵,自古有之。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是香椿树的嫩芽。中国自汉代开始品尝香椿,到清代便形成了“吃椿”的传统,意为辞旧迎新,享受美好的春天。在汉朝,食用香椿曾与荔枝一起作为南北两大贡品,深受皇上及宫廷贵人的喜爱。宋苏轼盛赞:“椿木实而叶香可啖。”他还在《春菜》中说:“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

曾经香椿只作为一种时令野菜,无人种植,山野田间并非处处可见,想要吃到自然不是件容易的事,用物以稀为贵来解释香椿的价格可以说得过去。但现在市场上出售的香椿绝大多数来源于种植户,并非野生。

香椿在我国东北自辽宁南部,罩搜西至甘肃,北起内蒙古南部,南到广东广西,西南至云南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山东、河南、河北栽植最多。河南信阳地区有较大面积的人工林。在四川达州香椿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随着种植的普及,现在香椿的价格已经有回落,但还是存在价格虚高的情况,如果用“泡沫”来形容天价香椿,一点也不为过。

香椿性别是什么,你知道吗?

《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八千岁为春”,用椿树形容长寿,如有城市名“寿春”。“椿庭”指父亲,这是男性崇拜的标志。过去男女婚床必定用椿木。取“椿心慕木,百年好合”之意。

香椿之香是比较男性化的,这不奇怪。民间总把枝干硬挺的香椿树比作男儿,且“椿萱并茂”中的“扮耐椿”指的也是父亲,因椿是出了名的长寿树,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是以用来寄托对家中男性长辈长寿的美好祝愿。香椿的味道,硬朗而不俗,有种倔倔的劲儿,那正是讨人喜欢的男人性格。

这么说,香椿是男的。

说几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香椿菜”

香椿芽被称为“树上蔬菜”,每年农历三月中旬是香椿芽上市的季节,民间有“三月八,吃椿芽儿”的说法。吃香椿一定要吃嫩的,老了就失去了口感和那股春天的味道,鲜香椿才能够“鲜掉眉毛”。这一点,古人也是这么认为的,明人屠本峻《野菜笺》诗云:“香椿香椿嗔勿哗,儿童攀摘来上茶,嚼之竟日香齿牙”;“质地脆软,食后无渣,鲜嫩可口,齿缝留香”。

下面说说几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香椿菜,以及各地吃香椿的特色。

油炸香椿

有些地方把这菜叫做“香椿面鱼”,把香椿腌制好以后拖到面糊里,酥脆的油面下,嫩嫩的香椿芽味道更香醇。还有的主妇动了一点小心思,加上不同的原料,有的是一点点肉糜,有的是一点点豆腐碎,味道更佳。虽然各地叫法不同,但是炸香椿这道菜却一直盛行。

香椿炒鸡蛋

香椿炒鸡蛋一种适合春季食用的汉族名菜,属于北方菜系炒菜,但是却是最普及的一道香椿茶。此菜金黄翠绿相间,香椿味浓,味道香辣鲜美。这菜奇特的地方在于,嫩黄的鸡蛋配上最新鲜的香椿芽翻炒出来的并不是最美味的,反倒是老鸡蛋炒出来的香椿略带暗色,才能炒出这道菜的精华。

香椿拌豆腐

香椿拌豆腐是山东省传统的汉族名菜,属于鲁菜系,这道菜的做法也极其简单。香椿焯水切得细碎,跟豆腐一拌就能吃得满口清鲜。再加上香油和盐,这道菜就做成了,可谓是味道极简而口味天然。

香椿凉面

香椿在老北京人爱吃的炸酱面里也扮演重要角色。焯过的香椿切成绿生生的碎,跟又黑又亮的炸酱一起拌着滑溜溜的面条,这面条里的香椿清爽、解腻,扑面而来就是春的气息。而济南人的吃法是腌香椿切碎,加上腌制的胡萝卜咸菜、芝麻酱、黄瓜丝等浇在过水的面条上,这种香椿清香味就一直吃到夏天。